同学们,本栏目是对你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归纳。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也许你会需要哦!
回答:
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依据
1.学校体育目标与体育课程标准。
2.体育教学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3.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
4.实际条件和可能。
回答:
小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
中学阶段的教学目标:突出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从兴趣到意识程度上有很大的提高;加深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初高中的区分主要体现在程度上;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健身方法;个人体育优势的发展(不叫特和长)或有一技之长。
大学阶段的教学目标:大学体育应向生活体育、娱乐体育、文化性体育的方向发展。除了让他们掌握一些有用的体育技能以外,还要学习观赏,培养对一些体育的社会问题和价值观进行判断的正确态度。
回答:
体育教学过程,即体育教学的实施过程或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过程。它是指学生在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发展运动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德的过程。
回答:
(一)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p>
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是指体育教学同其他学科一样,所共有的普通规律。
1.社会制约性规律。
2.认识规律。
3.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4.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
5.教育、教养和发展相统一的规律。
6.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相统一的规律。
7.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基本要素合力的规律。
8.体育教学过程的控制反馈规律。
(二)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是指体育教学过程所特有的规律。
1.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2.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
3.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