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七章>>文本学习>>知识点一

第七章  领导者的形象和魅力



领导魅力的构成与培植


一、领导魅力的构成

(一)领导魅力的社会基础

魅力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上的一种承认、认同和信赖的感觉。韦伯说:“关于魅力的适用首先由被统治者承认决定。从心理学上讲,这种‘承认’是产生于激情或者困顿和希望的信仰上的,纯属个人的献身精神。”领导魅力的心理根源在于追随者对领导者的态度,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科特·W·巴克认为大多数人在形成态度的过程中,遵循情感逻辑而非理智逻辑,领导者的人格魅力能使下属自觉认同,自发追随,把精神的力量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又从物质的力量升华到更高的精神状态。人类心理的发展基础,正是领导魅力发展的基础。

领导魅力的社会基础即社会利益基础和组织权力基础。

先说社会利益基础。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今天的社会中,社会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三类。其中,经济利益是核心和第一位的,它满足人类的基本生理需要,势必转化为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需要;而且,不能转化为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的经济利益也是脆弱和不稳定的。同样,政治利益的占有者也可以通过权力来谋取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文化利益的占有者凭借自己拥有的科技利益和精神创造力来谋取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领导者作为社会利益的分配者,总要使每个下属获得一定的利益,但利益的分配往往不是均衡的。领导者因此要平衡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形成共同的利益目标,产生部门内的凝聚力,当然也包括存在于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魅力。如果公共部门的利益目标出现分歧,利益分配失衡,导致社会动乱,领导魅力自然就土崩瓦解、烟消云散。’可见,领导魅力是以社会利益为基础的,是社会利益的升华。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公共部门领导的魅力来自“与民同利”,毁于“与民争利”。

再看组织权力基础。领导魅力公式中1%的职务权力很关键,是画龙点睛之点。事实上,领导魅力作为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必然包含权力因素,是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著名学者罗伯特罗素认为:.“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乃是权力,这一点,正如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是能量一样。”权力存在于家庭行为、职业行为、国家行为和国际行为之中。权力与领导行为是一对相互作用的事物,是指领导意图转化为现实并加以巩固的决定力量。历史上,凡具有魅力的领导人,也总是渴望掌握权力,其领导魅力的增长,常常与其职务权力的增长呈正相关的关系。历史上的许多领导者当其未掌握权力而困顿时,甚至不能谋身谋家,而在掌握一定的权力之后,犹如龙归大海,其领导魅力随着政治和军事权力的增长而增长。在今天的国际舞台上,大国领袖的魅力也凭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国力来彰显。所以说,领导者的魅力是建立在组织权力的基础之上的。

(二)领导魅力的构成要素

在对领导魅力构成基础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再进一步研究领导魅力的构成要素,这对于理解领导魅力也很关键。领导魅力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格要素

人们在谈论领导时,总要讨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人格要素包括正直诚信、奉公守法、严于律己、坚定顽强等方面。人格因素是领导者影响力强弱的关键,人格高尚的领导者,受到追随者的拥戴,具有巨大的号召力、说服力和鼓动力。孔子困于陈蔡,“粮绝而使者不至”,面有菜色,而他那种于刀光剑影之中犹不废弦歌的个人魅力令子路等追随者佩服不已,自愧弗如。反之,领导者人格卑下,即使位高权重,也只会使人口服而心不服。因此,赢得人心的关键因素是人格,高尚的人格是领导魅力的灵魂。

2.情感要素

有的研究者认为,一个成功领导者的魅力80%来自情感方面,20%来自智慧方面,领导魅力的培植尤其要注意情感的力量。美国领导学家华伦 班尼斯认为,领导的“情商”如何是成为一个领导者的关键因素。领导者必须有良好的情感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这个意思。.我国古代把地方官称为“父母官”,其中就含有浓厚的感情因素。美国总统竞选时,不再只是候选人个人的竞选,而是候选人全家齐上阵,强调总统也富有人情味,是感情正常、家庭幸福的人,这也正是中国儒家所强调的,不“齐家”何以“治国”,何以“平天下”?所以,领导者要“感下属之所感”,把下属视为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学生,变组织为家庭,变组织为学校,建立感情导向型组织文化。如果领导者与下属互相理解,彼此信任,都奉行孔子所说的“忠恕之道”,那么领导魅力就自然生成了。

3.胆识要素

所谓“胆识”,是指领导者所具备的胆量和见识。领导者的胆量体现在诸多方面,首先要敢于冒风险,勇于承担责任。古人强调“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天的经济学家也认为利润与风险成正比。领导者在进行重大决策时,信息也许不很完备,而迫于时间压力又必须进行风险决策,这就需要领导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在遭遇突发事件或面危机时,领导者要处变不惊,冷静分析,从容应对,指挥若定,这样方可化险为夷。领导者的胆量还体现在他的魄力、果敢和坚毅方面。当然,领导者的胆量不是鲁莽,而是建立在学识和见识的基础之上。有的领导者认为,道理明白而顽强是“明强”,不明道理而顽强是“刚愎”,明强者必胜,刚愎者必败。学识就是指领导者的业务知识、管理知识和其他方面的知识。见识则是指领导者对其领导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进行的理性分析。没有以学识和见识为指导的胆量是暴虎冯河;没有以胆量和魄力打基础的学识和见识就是懦弱无刚。有胆有识才可以成为有魅力的领导者。

4.能力要素

领导能力可以说是综合各方面的要素而成的,.它是领导者情感和理性、经验和智慧的统一体。能力反映了个体在某一组织中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的可能性。一般人员的能力包括体质能力和心理能力。对于领导者来说,其魅力有特殊的要求。领导者要有高瞻远瞩的能力,对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前途都有清醒的认识。领导者还要把这些认识形成理论和远景,反复宣传,让每个组织成员都明白并愿意为之奋斗。在为组织目标进行活动的过程中,领导者要能够制定计划a组织人员、指挥协调、控制偏差、评估总结。成功的领导者都表现出较强的预测能力、分析能力和执行能力,并且具有很强的意志力、判断力和创新力。

5.资历要素

日常工作中论资排辈是不对的,但资历要素也不可忽视。在我军发展史上,有长征干部、抗战干部、解放战争干部和抗美援朝干部的区别。这些干部从军越早,经历战火的考验和洗礼越严峻,立场越坚定,经验越丰富,他们的魅力就越迷人。资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领导者任期的长短,另一方面是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改革开放后,领导者的任免和晋升逐渐强调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和革命化,领导者的学历、年龄、业绩等因素凸显出来,那些毕业于名牌大学、年富力强、业绩辉煌的领导者自然魅力十足。

6.职别要素

“职别”是指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职位和领导者的级别。职位越高,职权越大;级别越高,个人影响力越强。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对权力有崇拜的倾向,也愿意模仿领导者,服从领导者。从对公务员的职位分类来看,职位越高,领导权力越大,权力影响力越大;从品位来看,官阶越高,个人影响力越大。处于官僚制组织高层的领导者一般让人觉得如在云端,神秘莫测,不易接触,魅力由此而生;处于官僚制组织基层的领导者与下属朝夕相处,工作在一起,其优缺点为下属所熟悉,建立魅力就相对困难。

(三)领导魅力的影响方式

领导魅力有其特有的影响方式,研究领导魅力的影响方式,是领导魅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领导魅力的影响方式,从理论上概括,是领导魅力链和领导魅力面的共同作用。我国学者张稼人在其《领导者的魅力》一书中,提出了领导魅力链和领导魅力面的问题。所谓领导魅力链,就是存在于组织中把领导魅力传递到下属那里并形成影响的人员组织方式,它一般呈链状。伦西斯利克特认为,领导一下属相互支持关系体现在一种以工作集体为基本单元的组织结构中,实现集体决策、集体负责,工作集体分布在科层组织的每个层级之上,每一个领导者都是“双重身份”,他们实际上是“连接销”,一方面在自己的工作集体里充当领导者.另一方面在更高一级的工作集体里充当下属。而领导魅力链正是由这些“连接销”组成的。

当然,在小型工作团队里,领导者可以同每一个下属直接建立双向联系,也就不存在领导魅力链的问题。在较大的组织中,领导者不可能同每个下属直接联系,必须通过组织中的中层管理人员或“自然领袖”来扩大魅力的影响深度和广度。在网络型组织中,也存在着这样的“连接销”,只不过不同于科层制的上下分布而是水平分布的。

值得注意的是,领导魅力影响链不是简单地与组织权力链重合。在一定程度上,组织权力链与领导魅力链相吻合。但是,组织权力链是组织正式的明显的权力链条,而领导魅力链主要是个人影响力,是领导者和下属的人际关系,个人影响力所影响的人员并不一定是正式的管理人员,他们可能是领导的积极追随者,也可能是非正式组织的“自然领袖”,甚至是组织以外的自觉自发的追随者。这些人员组成的魅力影响链在组织结构图上并不表现出来,因而是隐性的。领导魅力链有两种极端的情况,即显性组织权力链或隐性影响链,但通常的魅力影响链是二者的混合物,二者互为依靠,彼此补充,共同传递领导魅力。

所谓领导魅力面,是指领导魅力在部门、政府乃至社会中的影响范围。领导者在其下属和公众面前的影响力并不是一致的和均衡的,即使是最优秀的领导者,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下属和公众拥有100%的魅力影响面,他只能对部分人有魅力,对另一些人则影响乏力。下属和公众对领导者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或强或弱,或消极或积极。问题的关键在于领导者对哪些人有魅力, 对哪些人无魅力,受到魅力影响的人群是多数还是少数。如果对必须具有魅力影响的人群缺乏魅力,那么这个魅力影响面就没有意义了。

在公共部门中,均衡的领导魅力面要求既要注意面向内部公众,即领导者下属,又要注意面向外部公众,即社会成员。它还要求领导者尽量扩大对组织成员和社会成员的影响,并达到一定的比例。当优秀的领导者的魅力面超出组织的范围、大于其下属的数量时,就为其领导活动建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综上所述,在复杂而庞大的组织机构中,领导魅力凭借领导魅力链和领导魅力面来传播,领导魅力链和领导魅力面是有机统一的。领导魅力链的延伸必然带来领导魅力面的扩展,而领导魅力面的扩展又能强化领导魅力链,它们在组织内外互为因果,彼此依赖。

(四)领导魅力的培植

所谓领导魅力的培植,就是建立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和谐的人际关系。领导者活动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关心下属,把与下属的和谐作为人际关系的目标。领导者与下属的和谐,表现为领导者与下属互相信任、互相追随,领导者关爱下属,下属心悦诚服地支持领导者,共同寻求部门和事业的发展。中国传统中的儒家、道家和墨家莫不把“和谐”作为社会理想。今天,公共部门仍负有维持社会秩序的责任,公共部门也应在下属和公众之间培植和谐的人际关系。

领导职位权力运用的极致,领导个人影响力的升华,都变成领导和下属之间的吸引力、号召力和凝聚力,这都是以信任和追随为特征的。历史上,很多领导者的魅力正是和在下属互相追随的过程中形成的。领导魅力的培植需要把握以下四个原则:

1.情感原则

领导者的魅力作为一种影响下属的感召力、吸引力,是通过领导者与下属感情传递发生的,这就是领导魅力培植的情感原则,领导魅力的情感原则可以分为两方面。首先是“通感”原则。领导者要和下属感情相通,与下属心连心,“感下属之所感”。人的感情并非只表现为语言,有时通过眼睛、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态以及下意识的行为表达出来,领导者要善于发现下属的喜怒哀乐等感情波动,并能理解这种感情变化的内在原因。

其次是领导者的“移情”。领导者不仅要“感人之所感”,还要“急人之所急”。即领导要“移情”,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待人如己,把下属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推己及人,只有下属幸福自己才能幸福。

2.智慧原则

领导魅力的培植还要有智慧。古今许多优秀的领导者都极力追求智慧,智慧如海,智慧源于领导者对感情的控制。领导者要富于感情,富于人情味儿,但不能为各种感情所控制,不能为各种不良欲望所操纵。智慧要求领导者对人性有鞭辟入里的分析,发扬人性中的积极成分,协调好人际关系,赢得下属的好感和友谊,同时又能控制人性中消极的不良成分,祛除下属的不良行为,扬善去恶,维持组织中的良好风气和秩序。智慧原则要求领导人要理性,富于见识、经验丰富、办事公道、讲求韬略,说得体的话,做正确的事并把它做好。

3.形象原则

下属在观察了解领导者的时候,总是从观察形象开始的。领导魅力形象“诚于心,见诸形”,因而领导者无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塑造自己的形象魅力。这就是形象原则。形象魅力首先始于服饰,下属通过视觉观察到的首先是这部分,因此,服饰要整洁朴素、舒展大方。其次,形象魅力还包括领导者的仪态仪表、言谈举止。最后,真正决定领导形象魅力的是领导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风格。领导者的形象塑造必须奠基于完整、积极、正面、良好的内心自我意识,良好的道德伦理品质,通过前后一致、待之以恒的行为来表现。在《赢家形象》一书中,罗伯特 舒克认为,赢家形象始于良好的自我形象,没有自我形象或自我形象不倖,领导者的其他优点就会被削弱。

4.影响原则

正如领导魅力公式所显示的那样,领导的个人影响力占领导魅力的99%。领导魅力的培植,自然强调影响原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个人魅力来源于领导者的素质和业绩,它是由下属自觉接受自发模仿而产生的。

影响原则根本在于领导者的自我修养,要求领导者修身正己,以自己的行为作为下属的榜样。古语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领导者以自己的品行端正和正直无私来行无言之教,“不偏不党,王道荡荡”。领导者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其身正,不令而行。

影响原则强调下属对领导者的认可和接受,从内心尊重领导,拥戴领导,自觉接受领导,与领导者建立强烈的信赖感、敬重感和亲密感,产生协调一致的行为,以领导者的目标为共同目标并努力去实现。

领导魅力的培植涉及诸多方面的矛盾和关系,领导者如何恰当地处理这些矛盾,也是领导艺术。一般来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感情和理智的矛盾;(2)沉默与讲话的矛盾;(3)赞美与批评的矛盾;(4)接触与距离的矛盾。

领导魅力涉及领导者、追随者和领导环境诸多因素。领导魅力的培植涉及领导活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层面,领导魅力的培植技巧也是有机的协调的系统。一般来说,从技巧方面而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始于理想;富于爱心;勇于创新;敢于负责;善于应变;富于幽默;勤于务实;趋于完善;成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