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十四章>>实践活动


实践主题

从如何培养领导者的修养出发,与同学们讨论改进方法。

实践目标

结合本章相关知识,与身边的同学进行讨论,如何提高领导者的修养,包括如何做到自省、自尊、自处、自控,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结合实际,掌握本章的学习内容。

实践任务

与同学们讨论如何更好的培养领导者的修养。

实践要求

1.写出案例内容

2.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案例分析报告。

分析样例

案例:国家主席习近平如何读书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主持人的专访时,谈到自己的爱好,“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爱读书至少可追溯到1969年的知青生涯,爱读书、好学是他留给陕北老乡们的印象之一。

2013年青年节,他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鼓励青年多读书,努力修身。他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他关注古老文明、经史典籍;同时中国现代文学也是其关注领域。

教师分析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读书是良好修养的开端。书籍里面保存着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这是向社会、向他人求教的一条捷径。读书可以神人平心静气,调节情感,明辨是非,懂得科学,趋利避害。

读书的益处与必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读书明理。常言道,书山为路,就是通过读书探求真理、接受真理。不读马克思主义的书的人,是不可能掌握马列主义真理的。各种科学的真理,也要靠读书获得。马克思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啃书本”。列宁说,任何一个有学问的人,在他的一生中都阅读过大量的图书。

二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人的时空和实践范围都有限,不读书的人的天地是狭小的,等于禁锢在周围的环境里,只能看见眼前的景物,读书是咫尺之间游世界,海阔天空,尽收眼底。一位哲学家说,只能活一辈子,读书的人能活上三辈子:过去、现在和未来。

三是启迪思维。读书会把人带到思考的世界里,并与生活中的感受、经验融合起来,产生思想上的灵感和火花,保持新鲜活泼的思想。宋朝学者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语言无味皆因思想僵化,面目可憎就是一看便知,毫无思想和智慧。有句格言说,伟大的想法造就了伟大的人物,有成就的人都是有思想的。

四是指导工作。情况总是在不断的变化,要使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根据工作的具体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读书,就像用新鲜血液补充身体一样,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发挥聪明才智,眼明心亮。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只知埋头工作荒芜与读书的领导者进步不会快。

总之,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树立人生的目标,攀登事业的阶梯,丰富生活的情绪,进入高尚的境界。

有识之士提醒,当前社会生活呈现的趋势,读书的人不是在增多,而是在减少,有些人干脆放弃读书。因为人们生活在电视与互联网的包围之中,知觉分散,各种眼花缭乱的信息不胜负担,无法集中精力读足够的书。还有一些青年人是在看电视与上网中长大的,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有的从小就厌恶读书。有知识的人都明白,不读书的人不能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必然流于肤浅。那些事业心强、积极进取的人都在努力读书,而工作中水平不高的人与读书少也有直接的关系,所以领导者要督促下属读书,自己带头读书。读书还要有选择。马克吐温说:“不读好书的人与不能阅读的人相比没有任何优势。”领导者每年都及时、认真的读几本好书,就是在进步的阶梯上攀登,心智就永远不会枯竭。


进入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