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二章>>知识讲解>>你问我答


同学们,本栏目是对你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归纳。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也许你会需要哦!

问题一:为什么说希罗多德堪称“西方史学之父”?

回答:公元前5世纪,城邦时代的理性与自觉意识,孕育了希腊史学。希罗多德所著《历史》,叙述了希波战争的背景、原委及经过,为其赢得了“西方史学之父”的美誉。他游历地中海各处,实地考察各地的名胜古迹,仔细了解各国的风土人情。通过向导和译员的帮助多方采集各种民间传说,努力搜集各类历史故事。这一壮举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丰富了他的知识,为他著述传世之作《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时代的政治家兼文学家西塞罗,最早称希罗多德为“史学之父”,这一称号一直沿用到现在。希罗多德的传世之作《历史》,是西方最早的一部史书。因这本书以希波战争为中心,所以又称《希腊波斯战争史》,它奠定了社会文化史编纂体例的基础。 

问题二:修昔底德的史学贡献是什么?

回答:《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修昔底德的名世之作。修昔底德出身于一个显贵家庭,作为雅典的富有公民,他参加了当时几乎波及希腊各城邦的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24年当选雅典最高军职十将军委员会成员。但是在战争之初,由于修昔底德没能及时救援雅典在色雷斯的军事要地安菲波里,因“贻误战机”、有通敌之嫌,被放逐国外。流放期间,他在希腊世界,特别是那些敌对国家广泛游历,收集多方面资料,著成《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亲历这场战争的修昔底德,以简洁流畅的文字,生动豪放的语言,冷静客观的态度,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主要史实、陆海战的恢宏场面以及城邦之间的政治斗争展现在读者面前,他所确立的如实专一记述政治军事史的编纂程式,为后世史书创作开创了新的传统。

问题三:波里比阿的《通史》有哪些史学特点?

回答:波里比阿是在罗马帝国统治下从事著述的一位希腊历史家。他认为历史作品应具有宽宏的“通史”视野。认识到罗马帝国广阔疆域中所发生的事情彼此联系为紧密整体,个别性的事件均趋于同一个的结局。他还认为,史学家应探究历史事件间的因果关系。相信事无巨细,均有源可查,用偶然原因来解释历史是不负责任的。“唯有探究原因,才能赋予历史价值。” 

问题四:比得的《英吉利教会史》是怎样一部作品?

回答:这部作品主要记载公元597年教皇派传教士到不列颠传播基督教以来英吉利地区的教会发展历史,同时,也述及同时期英格兰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一些侧面。这是不列颠地区的史学家第一次较为可靠地记载该地区在盎格鲁—撒克逊人侵入之后的教会和社会历史的尝试。比德的作品受到宗教史观的影响,像格雷戈里一样热衷神启、奇迹、朕兆等现象,但他在具体讲述教会和世俗生活时却使用了一些较可靠的材料。他认识到,应当给予读者以真实的历史知识,在引用史料时要尽力告知读者有关史料的来源。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采用了新颖的公元历史纪年法,从而为基督教史学家确定了一个统一的历史时间体系。由于这部作品的影响力,比德赢得了“英格兰史学之父”的美誉。

问题五:中世纪英国主教比得的史学贡献是什么?

回答:公元8世纪不列颠基督教史学家比德所提出的一种历史时间表述体系。在比德之前,基督教史学家均以创世纪为基准纪年。由于计算方法不同,因而,史学家们所依据的从创世纪到基督降生之年的距离长短也不同。比德把纪年的基准设定在晚后的基督诞生之年,使用“我主纪年”(Anno Domini,简称A. D.)计算时间,使用“主化肉身之前”(Before Incarnation)计算基督降生之前的年代。这样,就使历史纪年法的方式更为简单和规范,有利于编年体历史作品的撰写和交流。公元纪年法最先被基督教学者所普遍接受。公元纪年法的创制及其普遍应用,对于西方史学著作的编撰具有非常实际的积极意义。由于史学家以相同的时间线索来记录历史事件,这样,就使得史学作品的交流更为方便,也有利于人们在同一个时间维度上比照不同地域发生的各有差别的历史事件。

进入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