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已经学完了本章的有关知识。下面由老师把你学过的知识要点归纳一下。
1.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它的涵义相当广泛,主要指一种信念,即相信“人”是世界的主人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相信“人”的智慧和力量,要求一切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事业。其主要内容有: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基督教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批判禁欲主义的宗教观;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批判封建特权,提出自由平等的要求;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猛烈抨击教会推行的愚民政策及其对文化的摧残;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外来干涉,主张民族独立。总之,人文主义是重视现世生活、人的个性、人的自由与幸福哦、人的情感与理智、人的知识与探求精神,反对禁欲主义、禁锢人性、虚伪造作、先验论、消极无为的乐观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马基雅维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影响最大的人文主义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出身于佛罗伦萨没落的贵族家庭,著作有《君主论》《论李维的罗马史前十卷》《佛罗伦萨史》等,其中《佛罗伦萨史》是其最主要的史学著作。马基雅维里撰写《佛罗伦萨史》时赞颂美第齐家族功业的,但实际撰述时并没有对美第奇家族作一味的称颂,比较客观。《佛罗伦萨史》以大事为中心组织材料,打破了中世纪的编年体方式。全书突出政治制度,重心在于对编年史所作的评论。作者力图从事件的必然联系中推导出每一成功的结论,推断出必然结果以指导未来。写作手法上仿古,模仿李维。书中运用演说词,借古论今,以罗马城暗喻佛罗伦萨城,每卷卷首均有套言、回顾、前卷要点、本卷要求等。简练生动,事件本末清楚。《佛罗伦萨史》是较成熟的文艺复兴史学,马基雅维里的史学思想也代表了当时人们理解史学诸基本问题的最高水平。
3.比昂多:意大利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著名的罗马》《复兴的罗马》和《胜利的罗马》三部书被认为是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奠基之作。比昂多最重要的历史著作《罗马帝国衰亡以来的千年史》,在这部长达30卷的大书中,比昂多第一次提出了“中世纪”的概念,且这个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他所坚持的历史连续性的观念。但这个观点长期得不到人们的承认,直到十八世纪末浪漫主义史学的出现才得到认同了。同时,比昂多善于考证,力求对每个问题区分出它最原始的、最接近所描述事件的史料。他认为,后来的史料总是失真的,他经常借助最原始的史料验证较晚的史科。尽管这种历史批判方法很简单、很不完善,但它还是使比昂多推翻了许多中世纪历史学中习惯上的传说,从而建立了意大利史学的批判传统。
4.瓦拉:意大利人文主义学者、语言学家、哲学家、历史家、文献校勘学的奠基人。瓦拉最主要的历史著作是《<君士坦丁赠礼>之辨伪》,该书是针对教会的一个重要文件即“君士坦丁赠礼”而作的。书中他巧妙地将这份文件的拉丁文文法与四世纪和七世纪的拉丁文文法对照,并运用法律制度、历史文献方面的材料作为辅证,一举推翻了“君士坦丁赠礼”的真实性。瓦拉的这一发现不仅揭穿了一件西方世界最著名的赝品,更重要的是唤醒了西方史家的历史怀疑精神,即令是传统认为的所谓第一手的资料,即权威资料也并非是历史的真实。同时由于他的成功,古代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创立的文献校勘研究方向在消失千年之后获得了重生,从而奠定了近代史学得分支学科——文献校勘学的最初的对象、任务和方法论基础,直接启蒙了后来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史家的怀疑精神。
5.理性主义史学:伴随着18世纪的启蒙运动而兴起的一种史学范型。继承与发扬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史学的传统,并把它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其主要特征:(1)强调人类的理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2)主张探索历史的发展规律,以理性的眼光来审视历史和评判历史。(3)提倡突破狭隘的政治军事史,注重广义上的社会文化史。(4)提出系统的历史进步理论。 理性主义史学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伏尔泰《风俗论》、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纲》、康德《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维柯《新科学》等。理性主义史学对西方史学最终摆脱中世纪神学史观的束缚,沿着更宽广得世俗史学道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是西方史学自人文主义史学以来的重大发展。理性主义史学的出现,标志着近代资产阶级史学得确立。
6.维科:西方第一个试图论证出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哲学家,在世界近代思想文化史上影响巨大。其著名代表作有《新科学》《普遍法》及《论意大利最古老的智慧》等。在思想文化传统上,维柯继承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但他对笛卡尔的理性主义持有异议。认为真理的标准不是笛卡尔的“我思”,而是实践这一重要结论。此外,维科历史哲学的主要观点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提出历史发展的阶段性,认为人类历史发展经过三阶段: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和人的时代;提出历史发展“循环论”,认为历史的发展不是直线上升,人类社会经过三个发展阶段之后又重新回复到起点,开始第二次循环,但这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个渐进的螺旋式的上升过程。维科的历史哲学对西方史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是西方最早系统提出历史理论的人,是近代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
7.康德:德国古典史学的奠基人,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康德的哲学结合了英国经验主义与欧陆的理性主义,对德国唯心主义与浪漫主义影响深远。他针对太阳系的形成提出第一个现代的理论解释,即康德—拉普拉斯假设 (Kant-Laplace hypothesis)。他没有撰写历史学方面的专著,后人把他对历史与政治领域探讨的文章编为《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共收录论文八篇,主要有《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什么是启蒙》《评赫德尔的人类历史哲学观念》和《人类历史起源臆测》等。通过这一系列的论文表达了他对社会历史发展的真知灼见。一些学者认为这是他在“三大批判”之外的“第四批判”。 他的主要观点有:历史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历史是大自然隐蔽计划的实现;继承了启蒙思想家的历史进步观念,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不断的朝着改善前进的,历史是由恶走向善的进步。康德尤其强调了“恶”“对抗”在历史发展中的进步意义。这些思想不仅是对启蒙运动的系统陈述,又为思辨历史哲学指点了迷津。
8.爱德华·吉本:18世纪英国最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其代表作《罗马帝国衰亡史》被认为是“启蒙时代最伟大的史作”。从《罗马帝国衰亡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吉本所具有的大胆而深刻的批判精神,这是启蒙时代史学特点在他身上的具体体现。此外,吉本十分重视对原始史料的研究以及具有历史连续发展的观念。吉本以一个历史学家独有的深邃的洞察力,雄视百代、褒贬古今。其《罗马帝国衰亡史》是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历史著作之一,代表了17世纪和18世纪这近200年间欧洲古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吉本也成为继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塔西佗、马基雅维里等史学大家之后欧洲史学家中的又一位杰出代表。
9.伏尔泰: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理性主义史学派得奠基者,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他著述极丰,题材广泛,文史哲经法、自然科学无所不包。他最具代表性的史学著作有:《路易十四时代》、《历史哲学》、《查理十二世》、《风俗论》等。伏尔泰写历史,不是为历史而写历史,而是把写历史当作社会斗争和思想启蒙的手段之一。因此,他笔下的历史带有十分浓厚的时代色彩。他对西方史学的发展卓有建树,主要表现在:伏尔泰首创“历史哲学”这一术语;扩大了历史学研究领域,最先把社会文化而且是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引入历史领域,倡导“文化史观”;否定传统的世界史体系,批判神学史观,提出了和神学史观完全对立的世界历史发展观点;用理性主义解释历史,尊重科学和理性,把历史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伏尔泰的历史观,是诉诸理性解释历史的一个典型。尽管伏尔泰身上有着18世纪启蒙学者共同的历史局限,但在弘扬理性主义史学,开拓历史学研究领域等诸方面都对西方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不愧为理性主义史学派的奠基人。伏尔泰“为历史开一光明之路”。
10.孟德斯鸠: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文化的学者之一。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的贵族世家。其所处年代正值法国大革命风暴酝酿的时期。因此,虽然生长在贵族家庭,但实际上已经资产阶级化。他的著作表现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情绪。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泛,主要著作有:《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等。其主要思想包括:在政治上提出“三权分立”的主张;注重探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问题以及其著名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等,尤其是在《论法的精神》中论述的“法的精神”更是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
11.孔多塞: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人物,有法国大革命“擎炬人”之誉。其代表作是《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这本书是18世纪启蒙哲学的经典,宏观透视人类进步的历史,对人类的历史作出了乐观的展望。提出了“人类理性不断进步”的历史观念,成为西方历史哲学中历史进步观的奠基人之一。他不仅认为历史就是人类理性发展的历史,而且提出了科学推动社会进步的卓越观点。并认为揭示社会进步的规律应当成为一门指导人类进步的新科学的基础。他把世界历史分为十个发展阶段,但从中并未能揭示出每个阶段的本质特征。尽管如此,孔多赛的历史哲学仍居于18世纪先进思想家的行列之中,并给后世以深刻影响。
12.客观主义史学:19世纪有尼布尔引导、兰克系统建立的,以“如实直书”为史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的史学流派。在撰史方法上,主张历史学家在撰史过程中追求客观、公正,“消灭自我”。该学派以掌握第一手资料为条件,以史料批判为保证。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内证”与“外证”相结合的模式则为欧洲近代史料批判和文献考证学的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具体而有效的范例,极大地推动了历史研究的发展。客观主义史学积极参与了19世纪西方社会普及和培养科学理性精神的过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虽然客观主义史家主观上企图放弃历史学家对于历史编写的主观性影响,并对历史发展的规律避而不谈;但事实上,完全摆脱历史学家对“过去”的主观解释这种现象的存在,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人也指责客观主义史学抛弃了历史学家的历史智慧,而使之变成了平庸的史料的整理者。
13.兰克:19世纪后半期德国兼跨学术与政治两个领域的历史学家。客观主义史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有《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史:1494-1514》《16和17世纪的法国史》《16和17世纪的英国史》等著作。兰克以严格的科学考据方法研究历史,并形成了“兰克学派”。以自称能如实地通过史料考订反映历史为特点。兰克的名言是“如实直书”,即坚信史学家通过对档案资料的考证与鉴别便可以再现真实的历史,相信史学家在历史研究与写作中可以不掺杂任何主观因素,做到绝对客观主张历史学家撰写历史。因此,兰克重视对史料的考证,力求应用原始资料在表述上进行如实的、个别化的描述,反对根据各种理论或抽象原则概括历史,强调对历史过程和现象的“领悟”。但兰克并没有否认历史学也需要通过对特殊事件的研究与观察而上升为普遍性观念。兰克的影响不仅在于其学术思想。兰克在历史教学领域开创的研讨班形式,其对历史学研究原则的界定,对历史学成为独立学科做出了贡献。他以民族—国家为撰史的基本单位,也成为史学界至今普遍认可的。
14.实证主义史学:十九世纪中叶,西方思想界盛行浪漫主义思潮,在思想上出现一种无政府状态,思想界需要寻找一种有效的思想结束这种混乱的状况。以孔德(Comte)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哲学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出现。受其哲学思想的影响,西方史学界逐渐形成实证主义史学,这些历史学家避开孔德哲学里的哲学思考,专注于他所指示的研究方法。他们强调历史学者必须从文献与文献揭露的事实入手,然后按照科学范型归纳出普遍性结论。他们认为,谨慎收集文献,耐心研究比较,逐渐累计信息,这样就会揭示出决定历史发展的法则。实证主义从个别到一般、从分析到综合的研究理路与史学研究方法吻合,使史学与实证主义哲学更易于融合,有效地清理了浪漫主义思潮泛滥带来的混乱局面。更为重要的是,与自然科学的方法一样,实证主义哲学强调要在确定性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出规律,这一点符合历史学家渴望历史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的愿望,适应了科学化的进步要求。
15.黑格尔: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上的贡献在于历史哲学领域。他的历史哲学是其庞大的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著作有《精神现象学》《逻辑学》《哲学全书纲要》《法哲学原理》。黑格尔死后,他的学生们根据他的讲稿或学生的笔记整理、汇辑和出版了一系列《讲演录》,其中著名的有:《美学讲演录》《历史哲学讲演录》《宗教哲学讲演录》和《哲学史讲演录》。他以绝对化的理性(理念)作为贯穿其哲学主线,把理性主宰世界的原理运用于历史领域,认为理性同样主宰着世界历史。在他看来,世界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这是一个绝对精神自我认识、自我实现的过程。他认为“世界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展”,其终极目的是精神达到认识和实现其自身的自由。现实的历史过程是精神实现自身目的的手段。黑格尔认为个人的私欲是最有势力的源泉,个人,包括伟大人物在内,在追求自身目的时所进行的一切,最后却都成为绝对精神完成自身目的的工具或手段。黑格尔把考察历史的方法分为原始历史、反思的历史、哲学的历史,有助于史学家在从事历史研究过程中,更清晰、理性的认识史学自身,具有重要意义。黑格尔哲学思想指导下的历史哲学集合了西方思想的精华,他为历史学贡献了一套完整又最为合理的理论基础,也很好的总结了史学发展的各种类型、方式和方法;更以一种哲学思辨的眼光来考察世界历史,将它从经验的层面上升到普遍的层面。开创了历史主义的史学意识。堪称西方历史哲学的集大成者。
16.浪漫主义史学: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兴起的浪漫主义思潮在史学领域里的具体体现。启蒙运动之后,理性主义史学家渐渐陷入了两种误区,一是对于古代历史,特别是基督教时期的历史持完全否定的态度;二是习惯于以所谓的理性去衡量复杂多样的客观世界。抹杀了历史的连续性,也排斥多样性。浪漫主义史学针对理性主义史学的两处弊端,主张以理解的态度看待过去的历史,更强调历史前后相继的连续性,同时肯定了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最早在史学研究上带有浪漫主义思想的史家是法国的卢梭,后至德国的赫尔德时,浪漫主义史学成为了较为系统的史学理论。浪漫主义史学的影响深远,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只有在历史中,即在事物的发展中,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真相;所有有关人类社会的学问,在本质上都有必要通过历史的考察才能认清。客观上也为19世纪历史学逐渐摆脱哲学的支配,以及在性质上与文学划清界限而成为独立学科,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17.唯物史观:是由伟大的哲学家、革命导师马克思提出的。它不仅科学地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图景,更在史学史上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马克思合理地借鉴了前人的系统论经验,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开创性的以唯物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剖析了该系统的基本要素、结构层次,揭示了社会有机体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并利用辩证法思想解释了社会体系内的各种要素相互作用是社会系统变迁的根本动力,阐明了社会总体发展的规律和阶段性。为史学研究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原则,加快了史学研究系统化、科学化的脚步。同时,也改变了旧有历史观点一些持久但又狭隘的意识,扩大了人们的历史视野。把日常生活纳入历史研究领域。历史不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过着现实生活的人民群众的历史。历史主体的重新认定,对后来西方历史学研究的领域拓展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