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错
教师解析:相对评价即通过学生考试成绩与某一标准的比较,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作出判断,以确定儿童在群体的地位。
2.对
教师解析:特定的教育评价活动,均指向一定的目的,评价的目的越清晰、明确,评价活动的效果就会越理想。
3.对
教师解析:自我激励是最有效的激励。
4.对
教师解析:个体内差异评价的标准是多元的而不是划一的。
5.对
教师解析:定量评价结果有利于评价对象间的精确比较,但由于数量值过于抽象概括,所以很难对评价对象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作出有效分析,也不利于评价对象有针对性的改进工作。
6.错
教师解析:评价指标是评价目标的某个方面的规定,是评价目标某个方面的具体化。
7.对
教师解析:通常把组织正式评价前被评价对象的自我评价叫预评价。
8.对
教师解析:科学的、合理的学生评价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
9.错
教师解析:如果要考查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记忆,宜用是非题、填空题等;要考查对事物的辨别和判断的能力,宜用选择题;要考查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宜用论述题或设计题。
10.错
教师解析:一般情况下,学生是档案袋评价的主体,是档案袋外形和结构的设计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对档案袋进行设计和包装,更是档案袋里收集什么的决定者。
二、单选题
1.A
教师解析: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活动的价值作出评判,以推动教育活动的发展。
2.A
教师解析:教育评价的基本标准是国家的教育目标。
3.A
教师解析:教育评价模式是教育评价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总体概括,是某种教育评价类型的总体构思。
4.B
教师解析:定性评价常采用观察、访谈、调查、查阅各种文字资料等方法获取评价对象各方面的信息,对评价对象的状况做出描述、分析与评价结论。
5.B
教师解析:同一级指标的权数之和等于1。
6.D
教师解析:首因效应指第一印象比较鲜明、深刻,持续时间较长、不易改变的心理效应。
7.B
教师解析:鉴别是教学评价重要作用之一,通过学校教学评价这把尺子,可以区别同类学校中教学工作质量的高低,确定该学校在同类学校中的位置。
8.C
教师解析:常模参照测验的目的在于把测验成绩作横向比较,指出每个被测对象在某一参照群体中的相对地位的高低,如各种选拔测验。
9.B
教师解析:定性标准是指以达到指标体系中项目要求的程度或各种规范化行为的优劣程度的而表达的标准,一般用评语或符号作标度。
10.C
教师解析:定量评价是指采用结构式的方法,预先设定操作化的评价内容,收集并量化评价对象的信息,运用数学方法作出结论的评价。例如对一个教学班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首先确定以学生的学科学习为评价内容,之后收集学生的考试分数,以统计的方法检验其成绩的优劣。
三、多选题
1.ABCD
教师解析:在古典教育评价时期,我国教育评价制度先后出现了:西周、春秋的选士制度、两汉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宋、元、明、清的科举制这样几种形态。
2.ABCD
教师解析:教育评价的目的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获取信息的目的,诊断问题、促进发展的目的,控制和监督的目的,决策的目的,激励前进的目的。
3.BD
教师解析:按评价主体划分,可将评价分为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
4.ABCD
教师解析:教育评价方案应具备的特性包括可行性、可靠性、有效性、规范性、目的性。
5.ABC
教师解析:确定权重系数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可测性原则。
6.ABCD
教师解析:按照标准的性质,可以把教育评价的标准分为相对标准和绝对标准,主观标准和客观标准。
7.ABCD
教师解析:搜集教育评价信息的主要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测验法。
8.ABCD
教师解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身心发展的整体水平,主要是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同时又从持续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等维度进行考量。
9.ABCD
教师解析: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导向性原则。
10.ABCD
教师解析:教师评价的方法包括教师自我评价、学生评教、领导、同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