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呈现
初中时,当时选数学课代表,班级总共有四个数学课代表,一个是班级的第一,两个是参加全国奥林匹克的同学,数学成绩特别优异。还有一个是我,可是我的数学成绩并不是很好,只是中等成绩,因为当时自己的亲人当数学老师,所以我也被选了上去。第一次期中考试后,班级有十多个不及格的,其中就有一个是我,而另三个数学课代表全部都是高分。老师在班级里说了没有及格的同学,问大家上课都干什么了,是不是根本没有听课过?虽然没有指名道姓说着我,但是我的心里觉得不舒服,因为我觉得自己是数学课代表却没有做到成绩优异这一点。随后没过几天的班会上,班级举行班委认定,老师问现在选出来的这些班委有人有异议嘛?我站了起来,我在全班的同学的注视下对老师说:“我对自己有异议,我觉得自己当不了数学课代表,因为我自己的成绩不够,班级只有十个人不及格还有我一个,我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因此我觉得自己不称职。”
老师也一愣,随后在一段时间的安静之后,老师对我们说,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人能当班委,我觉得不仅仅是成绩优异,更可以是工作认真的,能够为大家服务的。老师对全班同学说,她觉得我虽然成绩上并没有那么优秀,可是我却一直帮助大家收发作业任劳任怨,为大家付出。所以虽然成绩上欠佳但是能担任班委。听到老师的评价,我很诧异,随后更是一种感动,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这一次当着全班面的表扬,让我不再那么胆小自卑,更是给我一种责任感,我觉得自己从那一刻开始自己的成绩就在全班同学的眼中了,自己真的要努力才能对得起老师的这番话。于是从那以后自己很认真的学习数学,直到初三毕业,我的成绩排进班级前五。
案例中,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语言非常敏感,让学生对自己不自信,产生了心理障碍。当学生把心中异议提出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什么样的人可以当班委,正确地对待成绩。那么评价活动给被评价者会带来什么影响?被评价者又会产生哪些心理障碍?如何调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教育评价中被评者障碍心理及其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