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七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学习内容>>你问我答
同学们,本栏目是对你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归纳。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也许你会需要哦!
问题一:简述50——90年代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发展特点。
回答:建国50年来学前教育机构在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的发展上,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普遍性和稳定性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一些形式,比如,家庭访问、来园接待、家长会、家园联系册、个别咨询等,被各个时期的托幼园所普遍采用。
2.灵活性和变化性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虽然有许多共性,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表现出了个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例如,电话已成为90年代人们进行交往的重要媒体,所以,“电话联系’’也成为这一时期家庭教育指导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3.多样性和创造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也日渐增多,派生出了各种形式。例如,在50年代,幼儿园指导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只有9种,而到了90年代,则增加到14种以上。
4.个体性和区域性
不同区县的学前教育机构,同一区县不同的学前教育机构,在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上,也表现出差异。例如,市区的一些幼儿园认为家访很受家长欢迎,所以,经常采用;而郊县的一些幼儿园则认为家长不大喜欢教师家访,因而很少使用。
5.科学性和规范性
学前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的指导究竟应该采用哪些形式?如何运用这些形式?这些问题已受到了学前教育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托儿所、幼儿园都在尝试通过研究,寻求符合本园(所)需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形式,以提高指导的质量。
问题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概念。
回答: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一般是指:由家庭外的学前教育机构组织的,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其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由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是作为儿童家长的成人,指导一般在家长工作之余的时间内进行,指导是为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的家庭教育服务的,因此通常把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看作是一种带有师范性的、业余的成人教育。
问题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在指导内容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回答:1.在向家长介绍有关理论知识时,注意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以素质教育为主线统帅儿童发展规律、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知识的指导内容;
2.在提高指导的针对性方面,要注意从家长的需要出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对象是家长,指导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和家庭教育的质量,最终的目的才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了提高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不仅要从幼儿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出发选择指导内容,更要从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待子女的教养态度、教育子女的能力、孩子成长环境的创设和教育子女的内容及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出发,去选择指导的内容。
问题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的渠道包括哪些?
回答:1.家庭教育讲座:系统地向家长介绍学前教育的知识,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
2.家长会:以发动家长更好地配合, 完成保教任务;
3.辨析评论会:可就家庭教育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和问题,开展辨析评论会,本着开诚布公的原则,通过辩论,使家长能分清是非和对错,自觉地接受教师提出的教育建议,以改进家庭教育工作;
4.父母沙龙:是学前教育机构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种新形式,使家长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其他家长、教师和教育专家的看法,在不知不觉中受益;
5.家长园地:学前教育机构可设置全园、全所性的橱窗、墙报、板报,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的知识,介绍教育家的名言;
6.家园小报:是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进行联系的重要纽带,帮助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特点、在园所及在班里的情况,推动托幼园所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7.开放日活动:学前教育机构的开放活动,帮助家长深刻了解孩子,全面认识教育活动、掌握教育规律的目的;
8.家长执教活动:家长参与到整个教育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