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五章>>实践活动


实践主题

根据所学知识,为某幼儿园出现的问题提供解决策略。

实践目标

根据实际案例,结合本章相关知识,为某幼儿园出现的管理问题出谋划策,帮助同学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理解幼儿园管理的意义,掌握本章学习内容。

实践任务

根据案例,提出解决策略。

案例:A老师是某幼儿园小班的一名保育员,该班中有三十多个孩子,A老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幼儿的一日三餐,搞好班级活动室卫生。有时,A老师会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但也仅限于维持一下纪律或帮忙制作教具。A老师常抱怨保育员的工作非常无聊,而且没什么意义。该幼儿园管理者考核保育员工作的标准也只是考察其基本功,如:叠被、削苹果皮等。

实践要求

1.分析该问题的原因

2.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分析与解决

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对保育员的主要职责是这样规定的:

1.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

2.在教师的指导下,管理幼儿的生活,并配合本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

3.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的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

4.妥善保管幼儿衣物和本班的设备用具。

因此,保育员不仅要作好班级的卫生以及照顾好幼儿的起居生活,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而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该园在保育员的教育意识和幼儿园考核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在幼儿园实际当中,保育员的作用并没有被普遍认识到或没有被全部认识到,同时也由于保育员自身素质的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他们这些角色作用的发挥。

建议:

1.注意发挥幼儿园管理的导向作用

首先,幼儿园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保育员对幼儿的重要影响作用,以及保育员在家园共育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通过具体措施来促进这种教育作用的发挥。

其次,增强保育人员对其自身角色的认识,使她们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名保育者,也是对幼儿具有重要影响作用的教育者。管理学中提到,管理的核心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因此,幼儿园管理者一定要抓住和利用人的积极性这一核心,充分调动保育员的积极性,力争建立一支高质量的保育员队伍。

2.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提高保育员的业务素质

在幼儿园的发展中,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幼儿园的兴衰成败,其中也包含了保育员的素质。而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是提升教师素质的有效手段,从而达到提高教师的人力资本,最终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目的。

对于保育员的培训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对保育员进行保育知识方面的培训,树立科学的保育观。幼儿园是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要实施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必须树立科学的保育观。明确保育员的工作目标,加强对保育员保育知识的培训,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安全、清洁、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及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等。保育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使保育工作得以落到实处。接受保育知识方面的培训,也是对保育员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保育员进行保育工作的基本保障。

其次,应对保育员进行幼儿教育学知识与幼儿心理学知识的培训。随着社会的发展,保育的观念从传统的“保护身体发育”扩展到“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从“安全保护与卫生”扩展到“实施教育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保健”。对于同时既是保育者又是教育者的保育员来说,在接受业务培训时,不仅要有保育知识的培训,还应该有幼儿教育学与幼儿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只有了解幼儿的心理,建立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才能逐渐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科学地处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保育员对幼儿的教育影响效果。

再次,幼儿园应合理的安排培训时间,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提高培训的效果。很多幼儿园虽安排了对保育员每周一次培训,但每次的培训时间都是安排在下午,且每次的培训时间仅有1个多小时,保育员在接受培训时也是和本班其他两名教师轮班进行,有时若班里有其他事情走不开,保育员只能在班里照顾幼儿,而无法接受培训,这就很难保证对保育员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很难保证培训的效果。因此,幼儿园在对保育员进行培训时,应注意合理安排时间,最好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集中进行,有条件的幼儿园最好能分批安排保育员在专门的幼儿师范学校接受正规的专业知识培训。


进入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