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是指幼儿园社会领域所包含的特定现象、事实、规则及问题等基本组成成分,它们依照一定的原则,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内容是幼儿园发挥其教育功能的关键因素,是实现社会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和手段,是幼儿教师设计和实施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依据。它既要贯彻社会对儿童发展的要求,又要反映出社会教育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更要符合幼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规律,立足于幼儿综合素质的早期培养,促进幼儿的社会化。
一、选择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依据
一般来说,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一个需要审慎从事的过程,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是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中最为繁杂的工作。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内容除了要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一致外,还应当与社会价值观的要求和幼儿自身的需要、兴趣和身心能力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泽应该有下面三个依据:
(一)以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为依据
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是一切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指针。选择社会教育内容,作为活动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必然地受到目标指导和制约,由于社会教育目标规定了社会教育活动所应达成的具体结果,即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的必然状态,因而所选择的教育内容应该是为实现这一结果服务的。也正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与特定教育目标相对应的教育内容及其教学,才能达成教育目标。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是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依照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及其分解形式选择教育内容是确保全面实现目标的根本所在。因此,在选择社会教育内容的过程中,应努力避免对教育目标的遗漏、偏颇及无效重复,而应力争使所选的内容能最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任何只重内容,不重目标,或以活动形式等一系列因素确定社会教育内容的方式都是不足取的。
(二)以社会现实为依据
我们之所以将社会现实作为选择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理由:
1.幼儿社会性发展离不开社会现实
幼儿对他人、对自己、对事物、对社会关系的认知都源于社会现实,社会现实为幼儿社会认知提供了依据,也为幼儿社会教育提供了内容。另外,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也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生活现实,幼儿是通过现实生活及其表象来增加社会认知、发展社会情感及完善社会行为的,社会生活现实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实社会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儿童认识的对象。儿童通过现实生活及其表象来逐渐认识社会成员及其关系,了解社会规则和要求,了解什么事情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可以说,社会现实是儿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的源泉。正是因为越来越深入地走进社会生活,幼儿高级的社会情感迅速地发展起来,出现了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无数事实表明,与现实生活联系越紧密的内容,越容易被幼儿接受和掌握。
2.已有的知识体系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
社会现实中存在的已有相关知识体系应该成为选择教育内容的依据。这些知识体系为幼儿提供了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学习内容,如社会学知识(社会机构、社会角色、人际关系、民族等),伦理学知识(基本的伦理关系、社会道德、规范等),地理学知识 (行政区划、国家、世界等),经济学知识(商品、买卖、劳动与利益等),历史学知识(人类的演进、国家民族的发展、社区的发展等),文化学知识(风俗习惯、民间文化、艺术样式等),心理学知识(对自我的认识、对他人的认识、各种态度和情感、人的行为等),都为幼儿园社会教育提供了广泛的内容。但是,适合幼儿学习的知识和内容应该是粗浅的、最具启蒙性的、最基础的内容,不能为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而忽视幼儿的接受能力。贴近幼儿园社会现实的科学知识进人社会教育内容的可能性更大,被幼儿接受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
3.幼儿园社会教肓内容需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
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使得人们从价值观念、社会理想到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从社区中各种物化的社会产品到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而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必须充分了解和反映生活的变化,才能起到引导幼儿主动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的作用。把人类对社会和世界发展的美好愿望以及人类对自己缺乏理性的行为的反省以一定的形式反映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之中,通过教育,使人类的下一代更珍惜社会、自然,热爱这个世界,并为这个世界的美好未来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儿童本身的发展特点和需要
任何教育都要依据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和特点来进行,只有符合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要的教育才是最有成效的。因此,确定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时,一定要考虑儿童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的需求。
1.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
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认识社会现象、理解社会行为也一样,必须依赖于对事物的直接经验,例如,幼儿对于“勇敢”的认识就是“打针不哭”、“团结”就是“不抢别人的东西”……因此,选择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应该注重直观和具体,不能脱离儿童的现实生活而过于抽象,应当立足于儿童的实际经验和具体的环境,以幼儿可感知的方式进行社会教育。幼儿的情感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l岁半以前的幼儿,情感多为生理性原因引起,两三岁后,其社会性需求逐渐增多,社会性情感也逐渐发展起来。例如,一粒糖果能引起小班幼儿的愉快,而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讲,在评比中获得一朵小红花,比一粒糖果引起的愉快更加强烈。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应该遵循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
2.儿童社会性的发展需要
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应该以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共同发展为目标,因此,选择教育内容应以儿童这几方面的协同发展为宗旨。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从不同侧面选择教育内容,既要有促进社会认知的内容,又要有激发社会情感的内容,同时还要有锻炼社会行为的内容,使儿童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得到全面的、平衡的发展。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内容的特点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要依靠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共同作用,家庭、幼儿园都要注意为幼儿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使幼儿的社会性得到良好发展。
(一)基础性
幼儿园社会教育也应立足于幼儿基础素质的发展,并为其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具有基础性,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应该是基本的社会知识、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基本的社会生活态度等内容。这些内容一定要考虑幼儿的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关系。社会是丰富多彩的、是复杂多样的,幼儿置身其中,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内容固然很多,但是,幼儿毕竟是幼儿,他们的接受能力有限,一些高深和抽象的内容,不一定能够接受得了,或者学习的效果不好。因此,教育者必须考虑,在学前教育阶段学习什么?哪些内容是适合的?哪些内容是值的考虑的。一定要考虑这些内容是否与幼儿的现实生活相联系,是否能够为幼儿未来的社会生活打基础,是否是学前阶段最佳的学习时机,是否能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等等。有的幼儿园在“神舟七号”上天后,非常认真地准备、组织了以此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让幼儿看图片、看录像、做手工、做泥工等。但是,幼儿真的能够理解这些吗?真的能像老师期望的那样产生“飞天”的兴趣吗?即使幼儿嘴上说产生了兴趣,但实际上又有多大的效果呢?幼儿用橡皮泥捏一个“神舟七号”模型就是教成果吗?这个内容对大多数幼儿来讲显然有点深。当然,也不是说完全不能对儿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关键是怎样安排才合适。为幼儿选择教育内容,一定要选择那些粗浅的、最基础的教育内容,越是基础的内容,越是有长远的价值,也才是最适合幼儿教育的。
(二)全面性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涉及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等多方面的发展。幼儿园社会教育是为其全面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特点。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不仅考虑幼儿的一般需要,还考虑个别幼儿的特殊需要;不仅选择了有利于幼儿自我意识、人际关系发展的内容,又选择了培养幼儿情绪、情感的内容;不仅有培养良好个性的内容,又包括促进道德发展、促进社会性行为的内容。也就是说,幼儿园社会教育不仅有认知性的内容,还有相应的能力、技能培养的内容。知、情、意、行等各方面的培养缺一不可,为儿童适应广泛的社会生活打基础。
但是,全面性特点也意味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有所侧重,对于多数幼儿都比较熟悉的内容可以适当忽略,对于一些较难的内容或者多数幼儿都不清楚的内容可以适当加强。例如,对于农村幼儿来说,春播秋收的社会常识就不必再过多了解;“我爱我家的教育,应将情感的培养作为重点,而不是把“认知”放在首位。
(三)生活性
生活性特点是指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是从幼儿的社会生活出发的,是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去选择的一些幼儿亲自去体验、去想象的内容。幼儿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幼儿的现实生活不但是他们可以直接感知的,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参与生活的愿望和兴趣。只有在幼儿的现实生活中,他们才能真正地认识社会现象、产生社会情感、发展社会行为。离开幼儿的现实生活去选择一些遥远的、幼儿无法经历的内容,幼儿园社会教育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当尽量接近他们的现实生活。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也会经常选用一些意境优美、有教育意义的传说和童话,这也是由幼儿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幼儿思维的拟人性特点和经验性特点一样突出。因此,一些好的传说和童话,如《小红帽的故事》、《白雪公主与小矮人》等都是很好的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
(四)时代性
时代性特点就是幼儿园社会教育关注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关注社会现状和未来,能够反映时代的要求,能够使幼儿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社会理想、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生活水平等,也都随之不断地发生变化。社会中不断涌现出新事物、新产品、新思想、新现象,同时社会知识结构和体系以及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必须从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社会出发,去充分反映社会和时代的特点、要求,使社会教育真正起到引导幼儿主动适应社会的作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等,是儿童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例如,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会、上海2010年要举办世博会等这样的社会大事,就应该作为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
三、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相关规定
关于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相关内容,一方面是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要求;另一方面,本课程从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四种分类方式具体介绍内容的范畴:
(一)《纲要》对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相关规定
《纲要》是进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依据。因此,在了解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之前,必须把握《纲要》对于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的相关规定。《纲要》在社会领域明确提出了如下内容和要求:
第一,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第二,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问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他们必要的交往技能,使其学会稚睦相处;
第三,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四,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
第五,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澍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第六,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用完收拾;
第七,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
第八,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
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并不是指那些写在书本上的内容,或者是由教师直接教给幼儿的那些知识和技能。一切有助于达到教育目标,能使幼儿获得必要的情感体验、知识经验和生活方式经验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我们将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内容分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与社会规范认知和多元文化。
1.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其一,帮助幼儿认识和接纳自己,增进幼儿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如从表面上认识白己,知道自己的特点;让幼儿从内心层次认识自己,明白自己优点和缺点,比较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引导幼儿接纳自己的优缺点。其二,帮助幼儿学习认识、理解和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如生气了,可以告诉别人:“我生气了!”也可以暂时不理人、有控制地哭等,但是不能打人、骂人、摔东西等。其三,帮助幼儿学习自由选择、自我决断,培养其独立性、自主性和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其四,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志、想法和态度。其五,帮助幼儿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能体验到与同伴交往的快乐。其六,帮助幼儿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2.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其一,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其二,培养幼儿关心、理解、尊重和赞赏他人,学习并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其三,帮助幼儿学习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兴趣和想法,学会与人友好相处。
3.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
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认知方面的内容包括:其一,社会环境的认知。幼儿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如家庭、幼儿园、社区及公共场所等社会环境中的特定的物质设施、人物关系、职业角色及行为准则。其二,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的认知。如公德意识、环保意识、文明礼貌用语、文明行为规范以及日常卫生习惯等。其三,观点采择能力的发展。区分自己与他人的观点.并进而根据当前或过去的有关信息对他人的观点作出准确推导的能力。其四,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其爱护、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渐萌发社会小公民的意识。
4.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方面的内容包括:其一,民族文化。例如,了解幼儿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关系,感激父母长辈的辛勤养育之恩;了解周围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及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了解祖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感受周围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美,萌发爱周围环境、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其二,世界文化。例如,引导幼儿主动接触和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外国人,感受他们的风俗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