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方法和途径多种多样,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设计思路,但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是有规律可循的,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确定活动目标是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目标设置得是否合理,对整个活动设计有着决定性影响,包括活动设计的方向、范围和程度。教师要有明确的目标意识,教师明确在教育活动中可能影响幼儿有关社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应立足于幼儿现有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来设计活动。教师还要把具体的活动目标与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总目标和各年龄阶段的目标协调起来,教师要逐级分解目标,使目标逐层具体化。最后,教师还应将目标与其他领域的发展后目标结合起来,注重目标间的一致性。
活动内容是社会教育活动目标的具体化,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手段。在幼儿园中,社会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教育内容完全由教师选择。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目标来选择教育内容,比如,为了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可以将家乡的特产、家乡的美、家乡的变化等作为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根据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已有水平以及存在的问题选择活动内容,同时注意内容的生活化,即所选择的活动内容要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既要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又要吸收新的经验。另外,幼儿园社会教育内容可以随机选择,还可以先有具体内容,然后再确定具体的教育活动目标。
在设计社会教育活动过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设计活动环节
对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必须精心设计,比如通过何种方式将幼儿引入活动中来,分哪些步骤开展活动,包括学习新内容、练习巩固等,采用什么方式结束活动等,都要安排得当。活动的流程要自然连贯,并体现一定的动态生成性。
(二)运用不同的活动方式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需要考虑活动开展的方式,活动方式的运用主要考虑教材内容的性质、幼儿特点和发展现状。如果活动内容涉及认知成分较多,就要运用讲解、讨论和谈话等方法,如果内容倾向于社会情感体验,则要多使用角色扮演、调查和访问等;如果活动内容偏重于社会行为,则多使用行为训练和观察学习等方法。在设计活动时要尽量考虑到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三)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
社会教育活动设计要设计一些问题情境。教师提出的问题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活动的实施效果。问题情境的设计非常重要。问题的设计,主要根据活动目标和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而定,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一定要引发幼儿的思考,使幼儿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使幼儿在“最近发展区”中品尝学习的快乐。一般来说,教师要讲究提问的技巧,注意提问的层次性、导向性和评价性,激发幼儿的认知冲突,启发幼儿思维,调动幼儿已有经验,从而达到社会教育目标。
(四)对社会教育活动进行评价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还应包括对活动效果的评价。通过评价,可以使教师了解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计划、内容、过程和方法等是否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否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否实现预定的目标,起到反馈、诊断和增效的作用。
一般地,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需要拟定一份合理的活动方案,具体来说,社会教育活动方案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一)活动名称
活动名称要写清楚社会教育活动的类型,使用于哪个年龄阶段,具体的内容是什么。
(二)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要写清楚本次活动要达到的目的,要具体而详细地说明目标内容,要用特定的术语描述幼儿在活动前后的变化,即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和认知目标。
(三)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在活动之前,教师和幼儿做好的相关准备。包括物质材料方面的准备,即录音机、场景布置等。还要知识经验的准备,幼儿的已有知识经验的多少会决定活动设计的成败。
(四)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和一般按活动环节的先后顺序写出几个步骤,如导入环节;如何引导幼儿参与、表现及提问的方式等;如何结束等。
(五)活动延伸
活动延伸是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准备通过哪些途径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得以延续和巩固。如开展“口香糖的烦恼”活动后,让幼儿向家长和成人宣传口香糖乱吐对环境的危害的内容,就需要在活动后的其他时间进行。
(六)活动评价
活动评价是在活动开展之后进行的,这主要是教师根据制订的评价指标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和反思,分析活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