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内容是:打扮社会活动“礼物”
[活动设计一]礼物(大班)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讲讲,引导幼儿初步懂得原谅他人的过失。
2.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礼物故事书、表情图谱及各种表情卡若干、统计表、录像。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收到过礼物吗?什么时候我们能收到礼物呢?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故事书,名字就叫《礼物》。
2.看图讲述引发幼儿讨论
师:(出示第一幅图)这是贝贝,这是小豆子,今天是贝贝的生日,贝贝把爸爸送给他的一份生日礼物带到幼儿园,要和小朋友教师一起分享,是什么礼物呢?
师:小豆子看见了很喜欢,也很想玩,贝贝自己还没玩过,又是新玩具,贝贝该怎么做?
师:贝贝还是决定把玩具借给小豆子玩,可是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请幼儿观察第二幅图)发生了什么事?怎么了?
师:玩具被小豆子不小心弄坏了,现在贝贝和小豆子的心理会怎样呢?(先鼓励幼儿用丰富的词汇描述故事人物的心理,再请幼儿根据心情选择相应的表情脸谱,并鼓励他们用语言说出自己放的贝贝和小豆子的表情。)
师:(请幼儿第三幅图)看看贝贝和小豆子究竟怎么了。
师:这是什么火?(大火、生气的火)我们可以用什么好听的词来说?(怒火)这火冒呀冒呀一直到了天上,有个四字成语知道吗?(怒火冲天、火冒三丈)
师:小豆子怎么样了呢?为什么小豆子会害怕?(引导幼儿观察描述小豆子的脸色。)
师:贝贝气得火冒三丈,小豆子又急又害怕,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好办法吗?(用展示幼儿想出的各种各样的办法;请幼儿观看录像里的幼儿想出了什么办法,鼓励幼儿说说他们最喜欢的办法。)
师:就在贝贝气得火冒三丈的时候,教师悄悄地给了贝贝一封信。信里有什么呢?(打开信封,出示“原谅”两个字)原谅是什么意思呢?谁能告诉大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解释“原谅”一词的意思。)
师:贝贝要原谅小豆子,可贝贝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表现“原谅”呢?(教师就扮演小豆子,鼓励幼儿通过语言或用动作表现原谅他人。)
师:(小结)贝贝学你们的办法笑一笑、抱一抱、握握手、说句“我们不生气”,效果可真灵,贝贝头上的怒火不见了。接着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出示第四幅图)他们俩成了好朋友,贝贝又收到一份更大的礼物,是一匹修好的小斑马,还有好多好多的爱心,谁爱贝贝了?(教师与幼儿一起看爱心:教师爱贝贝、小豆子爱贝贝、爸爸、妈妈爱贝贝、许多小朋友们都爱贝贝。)
师:(小结)原谅多么美好啊!当别人不小心做错了事,我们就该原谅他。 (本案例来自《上海托幼》2006年第4期 )!
从以上教育活动可知,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有助于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学前阶段对幼儿进行人际交往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学会与教师、同伴、家长以及其他社会成员交往,而且对幼儿长大后的人际交往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人际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和条件,促进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健康发展。那么,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与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呢?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来了解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