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同学们讨论如何使用合适的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设计应进一步促进幼儿园社会性领域的发展。
结合本章相关知识,与身边的同学进行讨论,尝试分析一个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设计案例,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运用于教育实际,掌握本章的学习内容。
1、与同学们讨论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运用幼儿人际交往教育活动设计设计相关的知识分析案例。
1.分析一则幼儿教育案例
2.写出一篇800字的案例分析报告。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好东西应该与朋友分享。
2.体验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装小米的盘子四个;课件 ;准备饼干若干块,数量少于本班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米,引出活动主题。
幼儿分成四组,每组桌上放一盘小米,让幼儿观察。
1.小朋友认识盘子的东西么?(小米)
小米是什么颜色的?(黄色)
小米是大还是小呢?(小)
能不能再分的小一些呢?(不能)
2.你们知道谁最爱吃小米?(小鸡、小鸟)
3.有一只小鸡叫连克,它找到了一粒小米,猜猜它会怎么做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
二、讲述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前半部分
有一天,小鸡连克在院子里找到一粒小米种子
他瞧瞧找到的这里小米种子,犹豫起来:“种子小,只能一个人吃,怎么办?”
连克想找来更多的小米种子和大伙儿一起吃。可是,他找呀找呀,再也找不到小米种子了。
老师:小鸡连克在院子里找到一粒小米种子时,它是怎么想的?(种子很小,只能一个人吃)怎么做的?(他把种子放到一边,想找多了,再和大家一起吃)
2.讲述故事后半部分
鸡妈妈知道后,告诉他:“你把这粒小米种子种在地里,到秋天再来吧。”
秋天到了,连克来到埋下小米种子的地方,只见长长的一株小米成熟了,结的小米谷粒真多呀!他赶快把谷粒收下来。
连克把丰收的消息告诉了朋友们,请大家到家里来做客。朋友们看到桌子上摆着一盘金光灿灿的谷粒,高高兴兴地吃起来。
老师:连克是怎样让一粒小米变成许多小米的?(连克把小米种到地里,等小米成熟了,和大伙一起吃)我们应该向连克学习什么?
三、看课件,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巩固故事内容。
老师小结:连克的同伴吃到小米粒时心情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理解分享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四、体验活动,分享饼干。
1.将准备好的饼干分发到各组,各组饼干数均少于幼儿数。
老师:小朋友都能认真地听故事,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饼干)
大家数数有几块?小朋友有几个呢?你们想吃饼干吗?怎么做大家都能品尝到饼干? (请各组幼儿自己商量分饼干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如小组内出现纠纷,教师协助解决。)
2.各组幼儿品尝饼干。
3.请每个小组推出一名代表介绍分配饼干的方法。教师对幼儿的谦让行为或分享行为给与肯定和鼓励。
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活动体验分享,给他人和自己带来的快乐。知道好东西应该与朋友分享。符合《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中人际交往方面的目标二——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活动教导儿童对于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要轮流,分享。并在最后分吃饼干的阶段,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懂得不争抢、不独霸饼干(玩具),学会分享。
整个活动生动、有趣,故事情节丰富,可以很好的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儿童思维能力,培养儿童社交能力以及良好的习惯。活动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针对性,而且操作流程简单。活动的难度也适中,对于中班学生来说,已经有了“种下种子之后,会收获”的生活基本经验。所以具有经验适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