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幼儿教育思想是逐步完善和成系统的,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
(一)示范与讲解
在氏族家庭中,幼儿与经验丰富的长者生活在一起,长者们对幼儿多进行示范和讲解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将生产劳动技能、工具制造和礼节风俗等教给儿童。这种长辈的言传身教、启发诱导是原始社会幼儿教育的主要方法。
(二)观察与模仿
儿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过程中观察、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获得劳动生产的知识和生活处世的经验。如儿童模仿制陶、烹调来进行游戏,他们在游戏中逐步领悟和掌握一些实际的劳动本领,以便于年岁稍大一些加入社会劳动者行列中,成为合乎规格的劳动者。
(三)奖励与批评
在原始社会中后期,氏族部落采用对儿童进行奖励、赞誉以及批评、警告等激励机制,以便引发儿童积极向上和克服不良之举。
(一)原始幼儿教育在家庭中进行,随家庭模式、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二)原始社会对幼儿实行公养公育、民主平等。
(三)原始幼儿教育方式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教育内容简单,却涉及许多方面。
(四)原始幼儿教育没有专门的幼教机构和专职的教师。
随着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在原始社会末期,氏族社会制度逐步解体,私有制萌芽,特权阶级的出现,改变了人人平等享受教育权的局面,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逐渐分化,新的幼儿教育模式在新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