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本栏目是对你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归纳。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也许你会需要哦!
让我来帮你解决常见问题!
回答: 中世纪,基督教会的宗教观成为维护封建社会形态的精神支柱。基督教会在思想意识上大力提倡“原罪说”及“禁欲主义”。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性恶论和预成论儿童观。
(一)性恶论
1.代表人物
奥古斯丁提倡系统化的性恶论的儿童观。基督教会将其大加渲染。
2.观点
(1)儿童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的,故历尽磨难才能净化灵魂。
(2)为了得到未来天堂的幸福,人人应当听从教会的训诫,常年敬畏上帝,实行禁欲。
(3)从幼年起就抑制儿童嘻笑欢闹、游戏娱乐的愿望,并制止。
(4)儿童从小要服从教师的权威。
(5)在教育中体罚盛行,且完全取消了体育。
(二)预成伦
1.观点
儿童是作为一个已经制造好了的小型成年人降生到世界上来的,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是身体大小及知识的多少的不同而已。
2.影响
教育中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爱好及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预成论的影响一直延续到近代。
回答:一、主要特征
(一)重视教育培养人的作用,重视对儿童的教育与培养;
(二)确立新的教育目标;
(三)扩大教育对象,创办新兴教育;
(四)增添教育内容,扩充学科范围;
(五)改善教育条件,使用新的教育方法。
二、教学方法
(一)反对中世纪盲目信仰宗教、死记硬背教条、压制儿童独立思考的做法。
(二)强调幼儿教学必须考虑儿童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个性的发。
回答:(一)地位
从批判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出发,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以此作为他的整个教育理论的一条指导性原则。
(二)具体内容
1.改良学校的基础应当是万物的严谨秩序,应当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2.人生的目的就是要成为“理性的动物”。据此,他提出顺应人类这些“自然本性”和“自然倾向”来进行教育,应是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出发点。
3.教育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1)他不仅在详细观察和研究儿童身心自然发展和成长的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教育年龄阶段划分的理论。
(2)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学校制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原则、教学方式以及教科书编写都提出了不少的正确的见解和主张。
(三)评价
1.积极
他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与经院主义教育是针锋相对的,在当时具有巨大进步意义。
2.局限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片面、机械和牵强附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