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五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知识讲解>>视频课堂>>知识点三

知识点三:幼稚园制度的实施



(案例内容是:民国时期的教育制度. )

民国时期,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在教育制度上先后进行了两次学制改革,推动了学前教育制度的发展。(1)蒙养园制度的建立。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制定并公布了“壬子癸丑(1912-1913 年)学制”。将蒙养院改为蒙养园,收未满6岁的儿童。同年,教育部还公布了《师范学校令》和《师范学校规程》。由于民国初年这几项法规的颁布,就使蒙养园制度得以确立。(2)幼稚园制度在学制体系上的确立。1922年11月,教育部通过《学校系统改革案》,这就是所谓“新学制”,又称“壬戌学制”。此学制规定:幼稚园招收6岁以下之儿童。正式将幼稚园列入学制系统。

 

教师解析

从以上可以看出,民国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已经有了制度规定,制度规定是为了更好的实施,实施过程包括幼稚园的课程标准和师资等。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来了解幼稚园制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