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五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三

第五章  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知识点三:幼稚园制度的实施


一、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布

1929年9月《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拟定完成 。1932年10月教育部正式公布,称《幼稚园课程标准》,1936年又修正一次。这个“标准”,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幼稚园课程标准》包括

(一)教育总目标

(二)课程范围

(三)教育方法要点

(一)教育总目标

1. 增进幼稚儿童身心的健康。

2.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

3.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 (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的习惯) 。

4. 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 , 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

(二)课程范围

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息、餐点 , 共七项。

每一项都分别阐述 , 各项均列目标、内容及最低限度的要求。

(三)教育方法要点

共列 17 项 , 说明幼稚园具体的教育方法。

包括儿童中心、儿童自主、教师引导、主题活动、团体合作和结合实际生活等思想。

地位:

《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它既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精神。

特点:中国化、科学(内容、方法和目标)

在教育内容上,对儿童进行多方面训练,不仅开发儿童的智力、身体、德性、美感,而且注意了儿童社会化的培养。

在教育方法上,灵活多样,运用团体、分组和个别的方式,组织儿童的各种活动,儿童的活动有相当的自由。

教育目标也比较灵活,除一般要求外,还有最低限度的要求,以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幼稚园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二、各类幼稚园的建立与发展

1922 年壬戌学制颁定后,确立了幼稚园制度,我国的学前教育进入了一个实验、改革、发展的时期。从数量上看,幼稚园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质量上看,在陈鹤琴、张雪门等一大批学前教育领域的优秀教育家、教师的实验改革推动下,出现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幼稚园。

(一) 厦门集美幼稚园

由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创办,于1919 年2月21日在厦门集美学校内成立,是一所私立的独立设置的幼稚园。

1.办园宗旨

深信幼稚园是教育的基础 , 要教养儿童成为健康的儿童 , 教育应以儿童为用心 , 幼稚园应成为 " 儿童的乐园 ", 幼稚园教育应有改造家庭教育的责任。

2.学习编制

曾试行以年龄、智力为分级标准 , 取代仿照美国幼稚园的 学年编级制。

3.课程实施

分两步拟定计划,即:

①一个月的活动计划 ;

②一周的活动计划。

4.教学内容

故事、音乐、游戏、自然和社会、识字与计算、工作、餐点、静息、家庭联络工作,共9项。

(二)南京鼓楼幼稚园

陈鹤琴创办于1923 年春创立,是一所实验性质的幼稚园。以研究幼儿心理与教育为中心。

实验活动:

课程实验、行为习惯的培养、技能学习、幼稚生生活历的安排、幼稚园设备等。

实验总结了音乐、游戏、工作、常识、故事、读法、数法、餐点、静息九项课程。

行为习惯:

通过对儿童行为习惯的探索,总结出了对儿童进行卫生习惯、做人习惯等方面训练的内容。

技能训练:

在技能训练方面,总结出了生活技能、游戏运动技能、表达思想的技能和日常常识等的内容。

生活:

在幼稚生生活历方面,总结了入园儿童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的生活历。

(三)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这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于1927 年11月11日创办。

办园宗旨:

该园办园宗旨为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

保教内容:

该园结合农村实际,确定保教内容,选取教学材料, 草订幼儿生活纲要,分全年的、一月的、每周的、当天的四种。

教学方法:

继续试验“设计组织”的方法 , :

①户外生活多,室内生活少;

②注意卫生;

③注意读法;

④看护极小的儿童。

三、幼稚园师资的培训

1929年,公立幼稚师范科有了一定的发展,私设幼稚师范也不断出现。以北平幼稚师范学校和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为例。

(一) 北平幼稚师范学校:

创建于1930年,张雪门为校长。该校以培养幼稚师资为己,以实现全民的幼稚教育为最终目标。

实习内容:

幼稚园实习,实行先参观、次参与、后实习的制度,还有家政实习、自然实习、儿童文学实习、手工实习、游戏实习等。

学制:

学制三年,但可分年结业。一年制为速成科,可任幼稚园教师或助教。二年制为幼师科,可任幼稚园主任。三年制毕业后,可兼任小学低年级及婴儿园教师。

(二) 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 由陈鹤琴在1940 年10 月创立于江西泰和县,附有小学、幼稚园、婴儿园。

办学宗旨:

一、培养幼稚园的师资;

二、开展幼稚教育的理论和教材教法的实验研究;

三、进行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的实验。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分为精神训练、基本训练和专业训练三项,外加人生心理一科。

教学方法:

强调以“做”为中心,采用陈鹤琴提出的“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的方法。

基本目标: 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请同学们继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