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本栏目是对你们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常见问题的归纳。其中,有一些共性问题,也许你会需要哦!
让我来帮你解决常见问题!
回答: 这七项标准是 :
(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 ;
(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 ;
(3)谋个性之发展 ;
(4)注意国民经济力 ;
(5)注意生活教育 ;
(6)使教育易于普及 ;
(7)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回答:
内容:课程内容有: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息、餐点,共七项。每一项都分别阐述, 各项均列目标、内容及最低限度的要求。
意义: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它建立在幼稚园制度确定以后幼稚园数量上的较大发展和各种实验活动开展的基础之上的,它是由我国的专家和学者在总结自己实践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学前教育思想与教育方法而形成的,因此它既体现了民族性,又体现了洋为中用的精神。
回答:
(一) 清末学前教育的引入
1. 引进日本的学前教育
产生于清末的中国学前社会教育机构,首先是效仿日本学前教育。20 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 确定了在教育方面要向日本学习的政策。包括学前教育、师范教育和教育杂志,对清末民初蒙养院制度和蒙养园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发生很大影响。
2. 传教士输入西方学前教育思想
西方传教士在华传布新的儿童观,对五四时期中国掀起的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有直接的影响。他们所强调的重视基础教育 , 包括学前教育的思想 , 使得人们对传统的幼儿教育进行更深入的批判,引起了像梁启超等许多中国有识之士的重视。
(二) 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传播
五四" 运动后在我国幼教战线的实践改革中,吸取了福禄倍尔幼儿教育思想, 充分肯定了福禄倍尔注重自然、尊重儿童自由等思想 , 已有不少教育家能够在理论上予以分析评判。
(三)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的传播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法,于1913年传入中国,到"五四" 前后,在幼稚园教育和小学教育形成一股不小的思想潮流。在介绍和传播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热潮中,相继设立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会。商务印书馆仿制发行蒙台梭利教具,被很多人购买。1923 年, 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蒙养园招新生两班,试验蒙台梭利教育法。
(四)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
杜威的教育思想民国初年在中国介绍,如蔡元培、陶行知和胡适都系统地介绍了杜威的教育思想。1919 年 5 月,杜威来华讲学。他在中国停留达两年零两个月之久,足迹遍及中国 11 个省 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杜威的教育学说,主要内容包括 " 教育即生活 " 、" 教育即生长 " 、 " 学校即社会 " 、 " 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 "( 即 "儿童中心论") 、" 从做中学 " 等。其中"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 即 "儿童中心论", 是我国五四以 后小学和幼稚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 , 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