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七章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实践活动


同学们,实践是检验真理问题的唯一标准,运用你们学到的知识实践检验一下能力提升了吗?

实践主题

从国内外学前教育家的思想出发与同学们讨论中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异同之处。

实践目标

结合本章相关知识,与身边的同学进行讨论,对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加以分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运用于教育实际,掌握本章的学习内容。

实践任务

1.与同学们讨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异同之处。

2.运用国内外同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实践要求

1.分析一则有关学前教育的事实。

2.写出一篇800字的事实分析报告。

分析样例: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思想完全一致,陶行知完全吸收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思想。

教师分析:

一、“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相似点。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可以说是对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的吸取和改造,二者对教育与生活关系的认识上有许多相似之处。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主张把教育与生活统一起来,试图解决实际问题。

(一)强调生活与教育必须联系起来。杜威与陶行知都非常重视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都试图解决学校与社会脱节,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教育弊端。

(二)两种思想都注重儿童个性发展。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要充实人的生活,使儿童能够去适应生活,更新生活,不合乎时代精神的生活是压抑儿童天性的生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主张通过生活来教育,他强烈批评以书本和文字为中心的“老八股”和“洋八股”教育,认为书本和文字不过是生活的工具,学校不能把学生当成笼中鸟,应把学生从牢笼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成为适应生活并融于民众的有用的人。

(三)二者都身体力行创办实验学校践行其教育观点。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对教育问题进行实验研究,对杜威教育理论的形成影响甚大,同时1897年杜威发表《我的教育信条》,是杜威关于教育的纲领性著作,展示了杜威对教育问题的基本看法。陶行知于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作为其教育理论的实验学校,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

二、“教育即生活”与“生活即教育”差异性。

(一)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解决不同问题。

杜威的教育理论产生于19世纪90年代,当时的美国已经是一个独立统一的民主国家,在资本主义取得巨大的物质进步的基础上,精神文化逐渐滞后,对杜威来说,教育的任务是解决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脱节,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失衡以及教育与生活的相背离,因此他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思想。

然而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教育程度低下,人民生活贫困,对陶行知来说,他的目标是用科学和教育来挽救中国,使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进一步通过发展教育与科学来使中国变得强大起来。

(二)两种思想的侧重点不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发展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改良方法,他的侧重点放在国家教育体系的改良上。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是在教育程度低下、人民生活贫困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站在人民大众尤其是劳苦大众的立场上思考和解决他们的教育问题,这是他思想和实践的一大特点。

(三)二者有本质的差异。决定两种不同的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也是根本不同的。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以社会生活为主体,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的实践的教育论,而杜威的教育生活思想是以个人生活为主体,以主观经验为基础的唯心的经验的教育论。


进入拓展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