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上述分析了解了日本学前教育的“食育”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学前教育的发展概况如何,现在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自由主义保育思想的发展
20世纪初,儿童中心主义教育思潮在欧美兴起。日本一些受西方影响的人士提出了与西方新教育呼应的自由主义保育思想。
(二)《幼儿园令》的制定
1926年4月22日,文部省制定了日本第一部《幼稚园令》。
(三)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1、幼儿园
1876年直到20世纪初,公立幼儿园在日本幼儿园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1909年私立幼儿园数量开始超过公立幼儿园。
2、托儿所
在幼儿园更多为富裕阶层子女服务的同时,托儿所(有的称保育所)则承担起收容贫民幼儿的任务。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幼儿园教育大纲的制定与修改
1964年,为配合“人才开发”政策,文部省再次修订并颁布了《幼儿园教育大纲》。
1989年3月15日,文部省根据60年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日本又颁布了一个新的《幼儿园教育大纲》。
(二)幼保一体化的进展
幼保一体化,就是要求幼儿园和保育所在制度上实现一体化。日本的幼儿园及托儿所(保育所),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两个系统(或称双轨制)。
目前,保育所与幼儿园仍存在着差别:
(1)分属不同部门领导。
(2)招收对象:幼儿园为3-6岁幼儿;保育所则为0-6岁婴幼儿。
(3)入学时间:幼儿园为每年4月,实行学年制,有寒暑假;保育所则随时可以入学,无寒暑假。
(4)保育时间:幼儿园每天是4小时,保育所每天为8小时;
(5)保育所受公费补贴较多,收费低廉;幼儿园受公费补助少,收费较贵(但有些幼儿园对低收入家庭亦有减免规定);
(6)在教育水准上,保育所比幼儿园仍低一档次。
(三)幼儿教育师资的培养
日本是一向重视幼教师资的培养。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由“保姆” 转化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谕”、“助教谕”。 与小学教师是同级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