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十章>>视频课堂>>知识点一


知识点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



○ 知识讲解

我们深入了解了作业成本法的产生与发展。现在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 作业成本计算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并以作业动因为基础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其理论依据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技术与制造环境的改变

(二)竞争的要求

二、作业成本法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作业成本的思想最早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于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的。他在1938~1941年期间担任田纳西河谷管理局的主计长和内部审计师,根据水力发电业和成本构成的特点,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

三、传统成本计算法存在的问题

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更为真实全面的产品成本信息及其他决策相关的信息,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相对于作业成本法而言,传统成本计算法存在的问题有:

(一)传统成本计算法的基础假设不适应资本密集型生产条件

(二)在变化了的制造环境下,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将会歪曲成本信息甚至使成本信息完全丧失决策相关性

综上所述,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最明显的区别是:第一,以作业中心来归集资源耗费;第二,依据成本动因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获取决策相关性强的成本信息是作业成本计算法得以产生的理论依据,成本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是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理论基点。

边学边练

作业成本计算法认为,产品直接消耗资源。(判断)

教师解析:答案为错误。 作业成本计算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并以作业动因为基础来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消耗资源。


通过知识点一的学习,你是否了解了管理会计产生与发展的情况,接下来我们进入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