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七章 30年代新诗、戏剧和散文>>知识讲解>>文本学习>>知识点三

第七章  30年代新诗、戏剧和散文



知识点三:曹禺: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高峰

一、反对封建复古派的斗争

曹禺在透析周朴园灵魂时,始终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写的,写他和侍萍年轻时的真情,写他深深的内疚和沉痛的回忆。剧终,当侍萍再次出现在周家客厅里,经历了一天人世沧桑的周朴园以沉痛的口吻命令周萍去认生母,并向侍萍忏悔。作者这一笔曾受到不断的批评和指责,实际上这一描写正体现出剧作者深入人物心灵深处的真实性。这是周朴园形象塑造成功的奥秘。

第三条线索是他和以鲁大海为代表的工人的关系,通过劳资关系、阶级关系、血缘关系,揭示了他作为官僚资本家的反动阶级本性。戏剧揭示了他的发家史,从前在哈尔滨包修江桥,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2000多名小工,从每个小工的性命中捞到三百块钱,发了绝子绝孙的昧心财。成为资本家之后,他又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工人,导致工人罢工。在镇压工人罢工中,他勾结官警,让警察开枪打死三十个工人,并采用分化收买的办法,买通了工人代表签字复工,开除了带头罢工的自己的亲生儿子鲁大海,他干尽了丧天害理的坏事,充分显示了他作为官僚资本家的反动阶级本性。

剧作是通过周朴园对侍萍的忏悔、对繁漪的专横、对罢工的处理三个方面来展示他作为封建家长的冷酷尊严和内心的复杂情感。曹禺是把周朴园大当作一个“人”来看待的,写他的多重复杂人格,使其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人物形象。周朴园在毁灭整个家的过程中也毁灭了自己,在制造他人悲剧的同时,自己也受到了命运的无情惩罚,他自身也是这场命运悲剧的承担者和受害者,这是《雷雨》更深刻的地方。因此,作家特意在剧本的序幕和尾声中强调了周朴园的忏悔,并以此升华了剧作的主题:善人的悲剧值得同情,恶人的忏悔或许更值得深思。

繁漪形象:如果说周朴园是《雷雨》命运悲剧的核心人物,那么蘩漪则是精神悲剧的核心人物,在她的悲剧灵魂中,响彻着受到五四个性解放思想影响的一代妇女的抗议和追求的呼声。

繁漪是一个具反抗、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她在双重的悲剧中走完了她全部的人生历程。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生活的女性,在夫妻关系中,她扮演了一个受周朴园专制主义折磨的悲剧角色。而周萍对爱情的背弃,又使她再次承受精神崩溃的悲剧,在这个双重悲剧中,她既是强者也是弱者。其性格大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A作为一个知识女性,繁漪读过书,美丽热情,曾受过新思想的影响,有追求独立的个性和爱情自由的强烈愿望,要求人格独立自尊,不愿“人家说一句,我就要听一句”渴望美好的人生,充满生命的热情,但命运却把她抛到了周家,渐渐把她折磨成一个石头样的人,不仅没有得到爱情,也从未得到过起码的人的自由和尊严。封建的婚姻制度毁灭了她的希望,也葬送了她的青春。

她“爱象一团火,恨象一团火”,“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她“尖锐”,被作者称为“是一柄犀利的刀”,具有“最雷雨的”性格的人,她敢于反抗周朴园,对周朴园的淫威,她不再忍让,而是一再反抗。她公然轻蔑地讥讽周朴园:“你忘了你是怎样一个人啦!” 十八年周公馆牢笼般的环境和丈夫的专制统治与冷酷的精神折磨,形成她乖戾阴鸷的性格,也把她“渐渐磨成石头样的死人”。

B繁漪的反抗性格在同周萍的关系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和体现。在作品中繁漪是一个遭受双重压迫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的知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她陷入了周朴园专制主义的精神折磨和压迫,而周萍背弃爱情,又使这位要求白脱封建压迫的女性在爱情追求中遭受抛弃,再次陷入绝望之中,从而成为一个忧郁、阴鸷的人。

曹禺对她充满了理解和同情,赋予了她雷雨般的反抗性格。繁漪本来是预备在周家等死的,但三年前,周萍从乡下出来,还带着乡野土气,痛恨周朴园的专制,对蘩漪说“愿他死,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这带有引诱性的话,燃起了蘩漪的被压制的情热。作为一个女人,尤其是蘩漪这样热情而有个性的女人,她需要爱、能爱,“她有火炽的热情,一颗强悍的心,她敢冲破一切的桎梏,做一次困兽的斗”。她不顾一切地把自己的一切:身体、性命、名誉交给了周萍。但周萍却始爱终弃,厌恶了和她的关系,转而和侍女四风相爱,并企图离开家庭。蘩漪得知一切后,爱恨交加,爆发了“雷雨”的性格。她一再警告周萍:“一个女子,你记着,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小心!你不要把一个失望的女人逼得太狠了,她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的。”她不能再忍受独自在能闷死人的周家生活,她要做一次困兽的搏斗,她要破坏周萍和四风的关系,她要拉住周萍。她的反抗是极端的、尖锐的、不顾一切的,她是《雷雨》中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在《雷雨》中,是她以最尖锐的语言揭露和控诉周朴园和周家的罪恶,撕破他们道德家、慈善家的伪善面目;是她对专制暴君周朴园进行一次又一次正面交锋,是她推动剧情向高潮前进,是她甚至当着自己的亲生儿子周冲以及众人的面,公开自己和周萍的关系,发出“她也是要一个男人真爱她,要真真活着的女人”的人性呼声,控诉“阎王”周朴园和“监狱似的周公馆”。绝望的可怕的前途使蘩漪走向了最尖锐而极端的困兽之斗,也彻底粉碎了周朴园维护的“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封建专制家庭。

C繁漪自身也存在着一些弱点,包括三个方面:

a爱情追求的盲目性。过分受压抑的情感使她爱上了周萍,没有看清周萍的胆小、自私、不负责任。

b反抗具有软弱性。蘩漪首先是一个旧式女人,她文弱、她哀静、她明慧,是一个古代怨妇形象,否则不可能在闷得令人透不过气来的周公馆生活18年,不仅如此,她还迁就周萍的背叛,得知周萍要带四凤走时竟说“三个人一起走,也行。”

c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阶级偏见。a自身认识没有超越,认为自己的悲剧源于周朴园而不是整个封建家庭制度;b反对周萍爱四凤,因为四凤是野丫头、下等人。

D蘩漪的反抗具有两面性。

首先,她对周朴园的封建专制压制人性的反抗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体现了五四个性解放思想的深刻影响。

其次,蘩漪的性格和反抗也充满了矛盾和困惑。

作为一只困兽,她不顾人之常伦地爱上了周萍,虽然这爱是那样地畸形变态,甚至为世人所耻,但蘩漪却死死抓住同,因为这爱已经成为她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这既是她自身存在价值的体现,是对周朴园的疯狂报复,也是对命运唯一有效的抗争。这种掺杂着极端个人主义和时代社会意义的反抗,使蘩漪的性格和命运显示出一种双重的精神悲剧。她的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把个人和社会、自尊和道德、自我和他人、内心和世界等各种不同层次的矛盾纠结在一起,并终于成为点燃国家各条悲剧线索的引爆人。作者要肯定的,不是乱伦,而是蘩漪反叛封建道德的勇气,她的雷雨式的激情摧毁了封建家庭秩序,也毁灭了她自己,她的自我燃烧深含着令人同情的因素,而她的毁灭别人也更具有,惊世骇俗的精神震撼力。

蘩漪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深刻揭露了带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压抑、践踏人性、蔑视人的尊严的罪恶,激起人们对不幸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于人的地位、人的尊严、人的权利的深沉思考,把反封建家庭的罪恶与个性解放联系起来,使剧本具有崭新的时代内容。蘩漪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艺术魅力的女性形象之一,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和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

其它人物形象:《雷雨》中的其他人物形象也都以各自鲜明独特的性格从不同角度展示着这场命运悲剧的深刻和复杂。

周萍:一个畸形的人,既有软弱的一面,又有痛恨父亲的冷酷、追求自由和真爱的一面,但这个畸形的、罪恶的家庭决定了他在本质上是怯懦的自私的,他想反抗命运,却没有真正的勇气和责任感,最终只能在自我内心巨大的精神压力下被毁灭。这个人物本身强烈地暗示着周家必定崩溃的必然性,不过作者对他的悲剧命,运是赋予了一定同情的。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