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十章 解放区文学>>拓展资源


文本资源

6.文学史中的赵树理——刘旭pdf

“赵树理方向”代表着对赵树理大众化创作成就的高度肯定。赵树理在文学 史中的评价相对稳定,优缺点非常鲜明,但对于其不足,相当多的批评存在有盲点。赵树理的 创作实际是以农民主要接受者的,他的“落后于时代”实际是以农为本、关注农民利益的表现。 如果时代“进步”到抛弃农民,他就会坚决落后于时代。我们需要从新的角度发现赵树理的新 价值,尤其是他对于当代文学中农民叙事的新意义。

7.寻找丁玲“自己的声音”_重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的女性视角——黄丹銮pdf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是否仍具有丁玲独特的创作个性,一 直是学界论争的焦点之一。从反思封建文化的层面分析《太阳照在桑干 河上》中不同阶层的农村女性在土地改革运动中的生存境遇、命运变 迁,便能体味到丁玲并没有完全斩断延安前期的创作追求,丁玲仍在以 独特的女性视角观照世界,剖析社会。《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作为一部 革命文学作品,拓宽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道路,它所呈现的人道 主义情怀则始终给中国女性主义思想的发展以警醒和启示。

8.赵树理小说:民间性与现代性——江卫社pdf

赵树理小说体现了民间性与现代性的统一,其民间性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全面口语化上 ,现代性主要 体现在对农村民主实现、人性解放、民间文化生态的独特理解等方面。 赵树理小说的现代性思考 ,是以一种传统文 学的“载道”性方式表达出来的。

9.重回经典,突破创新_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评析——刘倩pdf

歌剧《白毛女》诞生在革命圣地延安,它是我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奠基石,该剧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为基础,借鉴并吸 收了西洋歌剧创作手法上的经验,根据戏剧情节内容的需要,大胆的进行艺术创新—— —音乐的民族性、剧情的戏剧化、通 过主题音乐来表现剧中主要人物形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国内外造成了影响,也是中国民族新歌剧发展中具有 里程碑意义式的作品。歌剧《白毛女》自1945年在我国问世以来,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与认可,我国的艺术家们为了重 回经典,让人民群众感受不一样的“喜儿”,他们曾经多次复排该剧,形成了革命题材戏复排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最近的 一次复排是2015年,由文化部组织,并由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雷佳担任女主人公白毛女这一角色。另外,2011年由文 化部主办,中国国家大剧院和东方演艺集团联合制作出品的新版歌剧《白毛女》上演再次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10.重评《暴风骤雨》的文学史意义和认识价值——吴培显pdf

土改运动的震撼性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要比随后的合作化运动更为剧烈和深刻, 但在新中国文学的视野中却被不自觉地淡漠了。这更凸显出 《暴风骤雨》的文学史意义。它在关于土改运动过程的反映方面显示了无可替代的认识价值; 这一“过程真实”的实绩,得益于作家“真实反映”的文学观和对真实性的重视。其不足之处也具有文学史的普遍性。

参考书目

1.许华斌《丁玲小说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

2.黄修已《赵树理研究资料》,北岳文艺出版社,1985年。

3.庄汉新《周立波新论》,线装书局,2007年。

4.赵建国《赵树理孙犁比较研究》,昆仑出版社,2002年。

进入本章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