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九章 所有者权益>>学习内容>>知识点一


知识点一:所有者权益概述



○ 教师解析

我们通过上述视频深入了解了所有者权益的概述。现在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

一、企业组织形式

我国的市场经济已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主体,虽然企业所有制性质不同,但与所有者权益会计密切相关的不是企业所有制的性质,而是企业的组织形式。国际通行的做法是按企业资产经营的法律责任,把企业划分为非公司型企业和公司型企业。

(一)非公司型企业    

1.独资型企业

独资型企业也称私人独资企业。它是企业的最简单、最原始的组织形式。企业的全部资产归出资者一人所有,企业的经营也有出资者个人承担,因此,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是统一的。独资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的债务负有无限的清偿责任。

2.合伙型企业

合伙型企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合伙人按照协议共同出资,共同承担企业经营风险,并且对企业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企业。其最大的特点是,合伙人对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一旦发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任何一个合伙人请求清偿全部债务。

(二)公司型企业

1.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一定数量的股东共同出资组成,股东仅就自己的出资额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对公司的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不对外公开募集股份,不能发行股票。

2.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由一定数量的股东共同出资组成,股东仅就自己的出资额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公司。它与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区别就是,公司的资本总额平分为金额金额相等的股份,并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向社会筹集资金。同时,公司的股份可以自由转让,股票可以在社会上公开交易、转让,但不能退股。

不同的企业组织形式,对资产和负债的会计处理并无重大影响,但涉及所有者权益方面的会计处理却不大一样。

二、所有者权益的含义及构成

(一)所有者权益的含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

所有者权益与负债虽然都是权益,共同构成企业的资金来源,但所有者权益是投资者享有的对投入资本及其运用所产生盈余(或亏损)的权利;负债是在经营或其他活动中所发生的债务,是债权人要求企业清偿的权利。所有者享有参与收益分配、参与经营管理等多项权利,但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在顺序上置于债权人之后,即只享有对剩余资产的要求权;债权人享有到期收回本金及利息的权利,在企业清算时,有优先获取资产赔偿的要求权,但没有经营决策的参与权和收益分配权。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所有者权益一般不存在抽回的问题,即不存在约定的偿还日期,因而是企业的一项可以长期使用的资金,只有在企业清算时才予以退还;负债必须于一定时期后偿还。为了保证债权人的利益不受侵害,法律规定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优先于投资者,因此债权又称为第一要求权;投资者具有对剩余财产的要求权,故又称剩余权益。

所有者能够获得多少收益,需视企业的盈利水平及经营政策而定,风险较大;债权人获取的利息一般按一定利率计算,并且是预先可以确定的固定数额,无论盈亏,企业都要按期付息,风险相对较小。

(二)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所有者权益分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综合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其他综合收益的内容。

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累计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从会计上说,界定所有者权益来源构成的目的之一,是让股东和债权人知道,公司付给股东的款项是利润的分配还是投入资本的返还。只有当期的税后利润和前期的未分配利润才可用于股利分派。企业的利润分配有限度,既是法律的约束,也反映了公司持续经营的愿望。这种分类的另一个目的在于让股东用累计利润来判断管理人员的称职程度。许多股东一般不直接参与公司经营管理,他们将公司管理人员视为投入资本的经营管理者,将累计利润与投入资本相比较即可评价其经营管理的成绩。

三、所有者权益的确认

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 边学边练

同学们,请运用你学到的知识,来解答下面这几道题。
  • 1、国际通行的做法是按企业资产经营的法律责任,把企业划分为非公司型企业和公司型企业。( )【判断题】。    
       A 对
       B 错
  • 2、下列关于企业组织形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选题】。    
       A 非公司型企业包括独资型企业和合伙型企业
       B 公司型企业包括有限责任公司和合伙企业
       C 合伙型企业是最简单、最原始的组织形式
       D 有限责任公司能够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向社会筹集资金
  • 3、所有者权益与负债有显著区别,主要表现在( )【多选题】。    
       A 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优先于所有者权益
       B 企业的投资者可以凭借对企业的所有权,参与该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债权人往往无权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C 对于所有者来说,在企业持续经营的情况下,除按法律程序减资外,一般不能提前撤回投资,而负债一般都有规定的偿还期限,必须于一定时期后偿还
       D 投资者以股利或利润的形式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而债权人通常不能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只能按规定的条件得到偿付并获得利息收人
  • 4、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其内容主要包括( )【多选题】。    
       A 实收资本(或股本)
       B 资本公积
       C 盈余公积
       D 未分配利润
       E 其他综合收益

通过所有者权益概述的简单学习,你是否掌握了所有者权益的含义及确认,接下来我们进入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