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十二章 财务报告>>学习内容>>知识点三
我们通过上述视频深入了解了利润表。现在我们来进行归纳总结:
利润表又称收益表、损益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如年度、季度、月份)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追求利润是现代企业经营的主要目的,利润表受到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关注企业未来现金流入的使用者的重视。
利润表的列报必须充分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来源和构成,有助于使用者判断净利润的质量及其风险,有助于使用者预测净利润的持续性,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如实现的营业收入有多少、实现的投资收益有多少、实现的营业外收入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如耗费的营业成本有多少、营业税费有多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有多少、营业外支出有多少等等;可以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可以表现企业资金周转情况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便于报表使用者判断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经济决策。
一、不同的收益计量观
(一)资产负债观
指通过对照前后期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净资产)来确定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实现的收益;所有者权益增加为利润,减少为亏损(但在此期间由所有者追加投资和分红引起的净资产变动除外)。
(二)收入费用观
指通过设置收入、费用类账户,遵循配比原则计算当期利润,它以一定期间发生的交易或其他事项所产生的收入及费用之间的差额作为当期的收益。在收入费用观下,对于本期收益包括的内容,会计理论上存在着两者截然不同的观点:当期营业观点和损益满计观点。二者主要区别:陈报收益目的不同。
利润表的基本要素:收入和费用(日常活动),利得和损失(非日常活动)。两者均强调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
二、利润表的作用
1.为企业外部投资者以及信贷者作投资决策及贷款决策提供依据
2.为企业内部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3.为企业内部业绩考核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利润表的局限
1.货币计量的局限
2.历史成本计价的局限
3.许多费用是估计数
4.多种会计方法的选用会影响不同公司收益的比较
5.利润表多半按功能性分类,不利于预测未来利润及现金流量
四、利润表的格式
(一)单步式利润表
将所有收入和所有费用分别加以汇总,收入合计减费用合计从而得出本期利润。
(二)多步式利润表
将收入与费用按同类属性分别加以归集,分别计算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最后计算出所得税后利润。
五、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利润表的填列规则:
填列依据主要是各类损益类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利润表中“上期金额”栏各项数字,根据上年该期利润表“本期金额”栏内所列数字填列。利润表内“本期金额”栏各项数字,根据有关总账科目本期发生额填列。具体填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根据有关总账科目的本期发生额分析填列。利润表大多数项目的填列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如:“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通常,收入类项目根据各该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填列,费用类项目根据各该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填列。
2.根据表内项目加减填列。这类项目具体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