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课 台湾乡土小说(1) |
|
(一)赖和
1、生平:赖和是现代台湾白话小说的奠基者,被称为“台湾新文学的奶母”。他也是台湾乡土小说流派的开创者。他出生与台湾著名的文化发祥地之一彰化的“百姓人”之家,幼时家贫,在成长过程中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也被动接受日文教育。后曾一面行医,一面从事文学创作,与鲁迅有相似的人生经历。在从医期间,他满怀人道主义精神,不取分文为贫苦百姓看病,“他在每年年底,便将病患者所欠的旧帐焚毁”,被民众称为“彰化妈祖”。他利用自己行医为爱国抗日新文化运动开展工作,开业收入也大多暗中资助爱国抗日民众组织。曾多次被殖民当局逮捕入狱。1943年逝世于台湾彰化。他去世后,民间还传说他当了“城隍爷”,百姓相信他坟墓上的草可以治病,竟而争相拔取。
赖和生活在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受是日本“皇民化”教育长大,但他却能保持民族气节,一生始终坚持穿中国服装,用中文写作。这在当时是很难做到的。他的民族情怀和反抗精神贯穿了一生创作,并坚信侵略者必败,临去世前一年他曾经写了一首绝句:“日渐西斜色渐昏,炎威赫赫竟何存;人间苦热无多久,回首东方月一痕。”表达了自己对日本侵略者必将灭亡的信念。
2、赖和的文学观:
赖和是按照自己的文学创作观进行创作的。他提倡“有台湾色彩的文学”;反对为殖民地“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文学”,批评脱离民众的旧文学“对象在士的阶级”,以及旧文学家“啸咏于青山绿水之间,醉歌于月白花香之下”的脱离现实的倾向。他明确提出“文学就是社会的缩影”,新文学耍“以民众为对象”,要反映“现社会待解决、顶要紧的问题”。他要求台湾新文化运动的喉舌《台湾民报》“忠忠实实替被压迫民众去呐喊”,要成为“民众的先锋,社会改造运动的喇叭手”,嘹亮地吹奏激励民众前进的进行曲”。(《赖和作品选集》第3页)
3、创作:在他的小说中可以看到受五四文化思潮影响的踪影,他也很早就认识到了启迪民众的重要性,他所倡导的“人性革命”与鲁迅先生的“国民性改造”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他坚持用白话中文写作,不用日文,始终保持着一个“为民代言”的“平民作家”的民族气节。从1926年的《斗热闹》到1936年发表《赴了春宴回来》,十年间发表了14篇小说,主要内容是控诉日本殖民统治,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恶,对台湾农民的苦难有深刻的描写,具有典型的乡土小说的特征。
赖和的作品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小说十四篇;诗歌十七首;随笔、杂文、狱中日记等六十余篇;旧体诗词一百多首。
4、小说代表作:主要有《一杆“称仔”》、《不如意的过年》、《斗热闹》等。
《一杆“称仔”》是赖和早期代表作,1926年发表。小说描写“勤俭、耐苦、平和、顺从的农民”秦得参在日本警察的百般欺凌侮辱下,从屈辱、忍让、克制到反抗的过程,描述了小人物摆脱软弱的奋斗史。 在小说中,作者写了日本巡警对小民的逼迫:“因为巡警们,专在搜索小民的细故,来做他们的成绩,犯罪的事件,发现得多,他们的高升就快。所以无中生有的事故,含冤莫诉的人们,向来是不胜枚举。什么通行取缔、道路规则、饮食物规则、行旅法规、度量衡规纪,举凡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通在法的干涉取缔范围中。”最终把老实、温顺、善良、无辜的百姓逼上了绝路,秦得参说出,“人不象个人,畜生,推愿意做。这是什么世间?活着倒不如死了快乐。”在除夕之夜他杀死了一个夜巡警吏,可是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作者无意于提倡这种自发的原始反抗,但他用一个小人物的悲壮来唤起民众的关注,使其能够站出来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
《不如意的过年》发表于1928年,在创作上有细腻的心理描写,采用反讽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横行霸道飞扬跋扈的日本警察查大人的形象。查大人因为在新年前夕收到的礼物“意外减少”, “贮金凑不上五千”,“以为这是管辖内的人民不伯他,看不起他的结果”。作者写,“做官而使人民不伯,已经是了不得,那堪又被看不起?简直做不成官了!也难怪查大人所以愤慨。所谓什么民本主义啦,民众化啦,那只是口头上的话,实际所不能有。官之所以为官,只在保持他的威严”。查大人于是就向群众报复,对于“行商人取缔的严峻,一动手就是人倒担头翻;或是民家门口,早上慢一点扫除,就被告发罚金:又以度量街规矩的保障,折断几家店铺的秤仔”。最后因为在十字街“本来默许的赌钱季节”没有抓到赌钱的人,却抓了一个看热闹的儿童审问起来,并把儿童打哭。“旁人不少替那儿童叫屈”,“遂有一位似较有胆量的人”为儿童说情,受到查大人的申斥: “猪!谁要你插嘴?”结果,“本来可以无事的那个儿童,被人们的同情心,拖累得更不幸了。在查大人的思想,官事一点也不容许人民过问……” (《赖和作品选集》第6页) 一个灵魂丑陋、卑鄙无耻的侵略者形象跃然纸上。
5、赖和小说的主要特点:
小说整体的基调是高昂激越的,主题都是反侵略、反奴役、反压迫、反剥削的抗议精神,写实笔法,记录日据时期残酷的社会现实,反映农民的悲惨生活,揭露以为虎作伥的“查大人”为代表的日本侵略者,也批判一些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之时的苟且偷生。
赖和继承中国传统小说的表现方法和技巧,塑造了以秦得参为代表的小人物系列。他的小说人物主要 可分成三类:台湾平民、新旧土绅与日本统治工具者。不过,整体上看,他所塑造的人物简单,有类型化的痕迹。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