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台湾乡土小说(1)

(一)钟理和(参考教材38-40页)
  1、生平及创作
  钟理和的一生是个悲剧,婚姻、贫穷和疾病是构成悲剧的重要因素。因为和妻子是同姓,不被世俗所接受,他不得不和妻子背井离乡北上大陆。也因为耿直有傲骨的品行使然,他终生和贫穷疾病为伍。他在《贫贱夫妻》中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对于他人是一种享受,但对于我们,每一件就是一种负担,常人不会明白一个穷人之家对这些事有着怎样的想法,我吃了这把年纪也是到了现在才明白,有许多在平常人看来极不相干的事,穷人便必须用全副精神去想去对付。”
他是“倒在血泊中的笔耕者”。苦其一生不能得志,笔耕度日,身后萧条。《笠山农场》虽然获得了1956年“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长篇小说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但在战斗文艺满天飞、作家创作受重重限制的年代仍不能出版,不被社会所接受,他屡次跟朋友写信抒发自己的愤懑与伤心,质疑作家创作的意义究竟何在,“卖文为生已经是最没出息了,倘写了又卖不出去,那该多么可怜!”临死前悲愤地嘱咐:“吾家后人不得再有从事文艺者”。
  2、代表作品及其创作特点
  钟理和的代表作有《原乡人》、《夹竹桃》和长篇小说《笠山农场》。
  《原乡人》中写“我从父亲的谈话中知道,原乡原本叫做‘中国’,原乡人叫做‘中国人’。”“原乡人的血,必须流返原乡,才会停止沸腾。”成为台湾和大陆两地流传的感人之句。
  《笠山农场》小说主要描述同姓婚姻不被所容的悲剧,通过讲述穷困潦倒、家庭不幸(长子致残、次子夭折)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反封建习俗的勇气、对民主自由的渴望,以及对无情社会的质疑批判。
  作品的主要特点有:
  1.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鲜明的自传色彩。
  2.作品中表现的默默的坚韧品质和批判精神。
  3.浓郁的乡土情怀、淳朴平易的艺术风格。描写真实细腻,语言朴实。正如评论家叶石涛在《钟理和评介》一文中所说,“钟理和的作品具有说不出的浓郁气氛,明艳的色彩,这是他与众不同的特质;这使他成为卓越酌艺术家,令人激赏的作家。那些特质由什么来的?那就是他的乡土——台湾。台湾色彩鲜明的风土,在他作品中贯彻始终,好象血脉般永不停留地流泻搏动着。一个作家植根于乡土,才会萌芽、开花、结实,这是不待言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