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课程学习 → 第五章 → 第一节

 第五章 第一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个性、品德形成的规律,并以我国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为依据;同时,注意继承我国家庭教育的优秀遗产,注意吸收国内外教育科研成果,总结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这是教育原则是家庭教育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各原则之间相互关联和渗透,形成了完整的原则体系。
一、科学性原则
家庭教育作为人类教育实践的特殊形式理应体现科学的精神。家庭教育中有无规律性的认识?家长教育行为有无科学的规范?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应成为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用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养育观对儿童施加影响,使孩子能够朝着社会所期望的目标成长。
在贯彻科学性原则时,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 体现时代精神
只有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能适应社会的、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的家庭教育,才是成功的家庭教育。什么样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定义。全球化、知识化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现在社会发展的主流。当代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独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需要身心健康发展的人,需要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
如何体现时代精神呢?首先,家长应该树立开放意识,给孩子提供自由、快乐、信任而支持的环境,给予儿童自己发展的空间,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鼓励儿童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有个性的人;其次,家长应构建学习环境,通过家庭环境、生活方式、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精神,提高孩子获得知识、更新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但是现代社会,中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
例如,山东省济南市少年宫在组织40名6岁左右的儿童到柴家村进行“手拉手捐助活动”时,曾出现了众多家长“围追堵截”、设下重重“封锁线”,以求陪同孩子的现象:在少年宫里的大客车上,20多位家长抱着孩子坐在座位上,不肯下来;组织者将他们“赶”下车以后,又有5位家长拍打车窗,说是幼儿园的老师让他们帮忙拿道具,后经同意让他们在少年宫大门上车;当车子行到少年宫门口时,一大群家长围拢过来,使车门无法打开;车子突围以后,带着道具的那几位家长很快乘着面包车赶到了,没开多远,又一辆面包车载着7位家长堵在了前面;在捐助活动刚刚结束时,又有4位家长赶来了,他们说“刚才下了雨,孩子没带雨衣,来看看。据组织者反映,孩子们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表现得很出色,家长们该给孩子松绑了。
(二) 体现民族特色
在教育内容上,家庭是传递文化的载体,培养21世纪的中国人是当代每一个家长义不容辞的使命。改革开放,加入WTO,承办奥运会,…在中国社会与世界接轨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不同价值取向的文化涌入中国,给中国的民族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中华2000多年璀璨的民族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立足于世界的根基。要想成为世界人,首先得成为中国人。在这样的时刻重塑民族精神,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极具意义。
例如,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有条件的可以游历祖国山河,让孩子欣赏国画,给孩子讲一些中国传统的民间故事,和孩子过传统的节日,等等。
在教育方法上,家长也应该立足中国国情,不能照搬照抄西方的思想。因为,中国儿童与西方儿童各有其民族性,西方的教育方法可能会使孩子不能完全适应。此外,中华民族也有很多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思想,我们应该弘扬优良的传统,继承先进的思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例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后人推崇的家庭教育规范,他以儒家的传统思想,阐述了立身、处世、治家、求学之道,其中《教子》篇是家庭教育的专论,根据孔子“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的观点,提出儿童时期是一生发展的关键,主张“胎教”,提出“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的早期教育观点,指出教育子女切忌溺爱、偏爱,要把慈爱和督训结合起来威严有慈,还提出以身作则、环境熏陶等家教原则。
(三)以科学规律为指导
按科学规律教育儿童应是家庭教育的根本。陈鹤琴说:“父母是不容易做的,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养牛、养猪、养鸟、养鱼,都要先懂得专门的方法,才可以养好。难道养小孩,不懂得方法可以养得好吗?”因此,人的行为肯定会受某种观念的指导,这些观念可能是有意的或者无意的,错误的或者正确的,其会在实践中得到修正。但教育实践不同于其他,它的结果可能是无法挽回的,正如洛克所说:“教育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上终身洗刷不掉的。”因此,家长在教育时必须以科学的规律为指导,使孩子健康成长。科学的规律包括教育规律、儿童的发展规律等。
例如,许多家长认为“棍棒下出孝子”,迷信体罚,但体罚会严重伤害孩子的人格和自尊心,造成其心理上的创伤。有一首“挨打歌”值得我们品味:“首次挨打战战兢兢,两次挨打哭不停,十次挨打眉头紧,百次挨打骨头硬,千次挨打工夫到,酣然微笑入梦中。”
二、理智性原则
韦伯说:“现代生活是由理性的经济道德、理性的精神以及生活态度的理性构成的。”理性的实质是讲求规则,反对随意,提倡独立自立,摈弃相互依赖,保障人的平等、自由与人权,反对权力崇拜与权威崇拜,强调信守诺言,尊重个人,强调为信念而生存,为理想而奋斗。家庭教育离不开理性精神的引领。现代社会,许多家长生活在一个浮躁的世界中,以一种盲目的心态去对待子女教育问题,以成人的优势心理对待孩子,非理性主义在家庭教育实践中泛滥成灾。在家庭教育领域理性精神体现为家长与子女在人格上是高度平等。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热爱孩子,又要严格要求孩子,做到情感与理智相结合,理性施爱,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第1页——
本节内容共4页 1 2 3 4  返回顶部
复习上一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
学习下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