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加《政治学概论》网络课程
    实践导航                                  
  返回首页    作者简介  课程目录    教学日程      在线学习     课程说明
             
   当前页实践导航近年来政治学研究的若干热点和难点问题 机构改革研究   返回

    

关于以往机构改革的经验教训

    为了顺利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避免走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政府界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几次机构改革进行了剖析。有学者认为以往三次改革都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没有转变政府职能;没有相应立法;没有配套改革。有的学者认为,前几次改革不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机构改革的理论研究不足,政府职能缺乏科学界定,机构编制管理缺乏约束力。有的学者总结了前几次机构改革的教训:教训之一是缺乏彻底改革的精神;教训之二是没有触及职能转变;教训之三是缺乏法制基础;教训之四是一些传统行政意识对机构改革产生了消极影响。有的学者则认为前几次机构改革不成功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1)体制失误,直至目前,政府机制仍未摆脱权力集中、计划指导、部门管理、条块分割的影响;(2)认识偏差,人们习惯于“人多好办事”的思维模式;(3)心理误区,某些不健康的心理意识助长和推进机构膨胀;(4)制约失衡,长期以来没有一套严格科学的行政组织法规,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对于机构改革的误区,有学者进行了较系统、全面的分析:一是存在目标上的误区,诸如认为:政府曾经是神圣的、万能的,现在存在一些弊端,通过改革,可以完全消除这些弊端,使政府再一次达到十全十美的地步;只要政府职能转变了,机构人员就会自然减少,就不会再膨胀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政企分分,就是使政府从管理企业微观活动转变为管理所有权和产权;政府机构撤一撤、并一并、合一合就万事大吉;“大政府”容易导致集权和统制经济,因此以经济自由发展的“小政府”就必然好;在转轨的特殊时期,政府既可以是规则的制定者,又可以是规则的执行者和规则的裁判者;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只要市场干不好,政府就要去干;等等。二是存在改革方法上的误区,例如,在改革的思路途径方面,存在着一种浪漫主义、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完美主义的情调,以为去掉弊端,嫁接上成功的方面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认为政府效能的提高、问题的解决应从权力下放开始,而且认为权力一放就可以万事大吉;为了精简机构,鼓励政府官员“下海”;等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