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课程内容>>第三章>>第三节
   上一节 | 下一节 

第三节  军事工业和新式陆海军的建立

    洋务运动的范围很广,包括编练新式海陆军,制造枪炮、船舰,建立外交机构,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设学堂,派谴留学生等。运动的重点内容前后期不同,大致是60—70年代是以“求强”为主,以适应战争和军事的需要,举办军事工业和训练新式军队。70—80年代,在“求强”的同时,提出“求富”的主张,兴办民用企业。
    1、兴办军事工业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是从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设立内军械所和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的三所洋炮局开始。1865年至1890年,洋务派在全国共创办21个军工局厂,其中规模较大有5个: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湖北枪炮局。
    江南制造局。1865年李鸿章购买美商旗记铁厂又合并了两个炮局组成。该局主要生产枪枝、大炮、枪炮弹、钢铁、轮船(1885年后专修各省舰船)。由于得到政府扶持,该局在设备、技术方面都是当时国内最大兵工厂。
    金陵制造局。1865年李鸿章将苏州洋炮局扩充而成。规模小于江南制造局,主要生产大炮和弹药。由于缺乏资金,设备陈旧加上管理混乱,所产的大炮大多质劣。
    福州船政局。1866年由左宗棠设立。这是当时最大的船舶修造厂,用以制造和修理水师装备。开始时聘用法国工匠,后设立船政学堂,培养造船和驾驶人才。1874年后厂务和技术由船政学堂的毕业学生接管。该局在中国近代造船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津机械局。1866年由奕忻奏准,崇厚负责建立。这是清朝在北洋设立的第一个兵工厂。厂分东西两局,东局专造洋火药、子弹、洋枪;西局则专造军用西洋器具等。
    湖北枪炮厂。1893年由张之洞在汉阳建成,1895年试造枪炮。在当时的军事企业中,此厂规模大,设备最新。后因经费被挪用于汉阳铁厂,生产大受影响。
    洋务派兴办的这些军事工业,属官办性质,受到封建官僚和封建部门的控制,带有浓厚的封建性,腐败现象严重。不过军事工业开了近代企业先河,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民用企业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训练新式陆海军
    训练新式陆军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兴办军事工业的目的所在。1861年,奕忻、文祥等奏请训练八旗兵丁使用洋枪洋炮。次年,在天津成立洋枪队,聘用外国教练。接着,上海、广州、福州等地亦按照天津练兵章程成立了洋枪队。李鸿章率领的淮军、湘军中左宗棠所部,都先后建立了洋枪队,成为新式陆军的精锐部队。
    整顿海防,筹建新式海军,是洋务运动又一重要措施。从70年代开始,至1894年,清政府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船舰六七十艘,有相当规模。福建水师船只老化,战斗力差,中法战争中,几乎全军覆灭。南洋水师由两江总督兼南洋海防大臣管辖,一直由湘系大员控制,实力不及北洋水师,但比福建水师强。北洋水师是清政府实力最强的海军,由李鸿章经营,其兴衰与淮系集团密不可分,而且同整个洋务事业成败相始终。1891年之后,由于经费被挪用修筑颐和园,停购船只枪炮弹药,其后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彻底粉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