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课程学习>>翻译概述
翻译概述--Part I 课文学习--第九页
( Some Views on Translation in General )
 
    译文2 :“教堂四周,有紫杉环合,两者几乎一样古老。教堂高高的哥特式塔尖,矗出树梢,还有鸦群萦绕飞翔。”

    从上面两个不同译文可以看出:前面译文只是逐字将英文句子意思译了过来,但没有从汉语修辞特点来移植原文,译文 2 是用了汉语的修辞原则,因此译文 1 就逊色多了。

    例2 原文: They left me at the gate , not eas ily or li ghtly ; … and it was a strange sight to me to see the cart go o n , taking Peggoty away , and l eaving me under the elm tree 1oo king at the house in which there was no face to look at me with love or 1 iking any more .

    译文1 :他们在大门前离开我,这是不容易的,不愉快的;看见车子走下去,把辟果提载着,把我留在那些老榆树 下 看那所房子,房子里再没有一张怀着爱情或欢心来看我的脸了,我觉得这是一种衡有的景象。

    译文2 :……送到栅栏门儿,他们就和我情重意长、难舍难离地告别了。我眼看着车载着坡勾提走了,把我撂在老榆树下面,看着那所房子,再没有人用爱我或喜欢我的眼光来看我了:这种光景,使我感到,苦辣酸甜,齐上心头。

    上面列出了两个译文,不妨比较比较,看原文中那些最简单最平常的字各自是怎样处理的: not easi 1y or 1ightly 和 a strange sight 应该说是一些最简单最平常的字了,但由于两种译文不同的处理,却显出了天壤之 别的意境。译文 1 可说是纯粹是根据字典中固定的中文释义对号入座,没有 考虑作任何进一步的加工润饰;译文 2 则明显地费了一番思考, not easily o r lightly 被颠倒过来译为“ 意重情长、难舍难分”,在字面上和意境上 都扣得很紧,尤其是 a strange sight 的处理,更令人耳目一 新,不禁由衷地赞叹:好一个“酸甜苦辣,齐上心头” !

    例3 原文: Never did the sun go down with a brighter glory on the quiet corner in Soho , than one memorable evening when the Doctor and his daughter sat under the plane-tree together . Never did the moon rise with a mi 1der radiance over great London , than on that ni ght when it found then stil l seated under the tree , and shone upon their faces through its leaves .

    译文1 :落 下 的太阳从来 不 曾更辉煌地照过苏合的这幽静的角落,比起这 可 纪念的下午,当医生和他的 女 儿同坐在梧桐树下的时候。升起的月亮从来不曾更柔和地照过大伦敦市,比起这一夜,当它发现他们还坐在那树下,从叶缝里照亮他们的面容的时候。

    译文2 :这是个可纪念的黄昏。医生和女儿坐在梧桐树下。太阳依依不舍地落下去了,它还从来不曾如此灿烂辉煌地照耀过苏合这一幽静的角落。入夜了,他俩还厮守在树下。月亮迫不及待地升起来了,清辉穿过树叶,照亮 了 他俩的脸庞;它还从来不曾如此温柔留恋地爱抚过大伦敦市。

    《双城记》中这一小段描写的是医生和女儿在女儿结婚前夕最后一晚相处的情景。
    译文l 可说是典型的字比句次,形似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原文并没有直接描写相依为命的父女二人当晚那种难舍难分的复杂心情,而是通过太阳和月亮的拟人化来衬托气氛,使得人物的感情更显得含蓄深沉;形式一上也极尽排比之能事,文字对称,音律协调,很美。可是,一读这段翻译腔 十足的译文,不仅原文中浓重的抒情味丧失殆尽,形式美也荡然无存。以形 求神,结果是形、神俱失。
    译文2 全部打乱原来词序,但仍紧抓住其排比对称的修辞手法不放,并适当增字,以突出与人物感情相呼应的环境气氛。译文2 充分表现出了译者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文学修养,读此译文给人美的享受,能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翻译的内容要可靠、准确,思想内容、感情色彩乃至风格韵味都必须与原作保持一致,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在跨文化领域的通道上游刃有余,那么精通所翻译的外语语言、贯通掌握本民族语言、积淀深厚的文学和文化底蕴,这三个方面的素质一个也不能少。

本讲课文学习部分完

 
第9页 共9页 跳到第 [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