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课程学习>>语篇翻译
语篇翻译--Part I 课文学习--第一页
Text and Translation
 
本章重点:

语篇的定义 英汉语篇模式的差异 分析语篇的主题 分析语篇的衔接手段

1.1
语篇的定义与理解

    宽泛的说 , 语篇是用于交际的一段语义连贯的文字,是一个有机的信息载体。词汇和词组构成句子,句子和句群等构成语篇。严格说来, 语篇是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语义单位。它与句子之间不是大小关系,而是“实现”关系,即语篇依靠句子来实现。 篇章并不是一连串句子的组合, 句子之间会存在某种逻辑上的联系,构成语义上的统一体 。

    语篇长短不一。一个句子,短语甚至一个单词都可构成语篇,如标语、谚语、广告、请柬等常常用一句话构成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

    No parking .禁止停车。

    Forbidden fruit is sweet .禁果最甜。

    Mr . and Mrs . John Smith request the pleasure of the company of Mr . Richard Wilson at a cocktail party on Saturday , November 20 , at 17 : 30—19 : 00 .

    约翰·史密斯先生及夫人谨邀请理查德·威尔逊先生光临十一月二十日 ( 星期六 ) 十七点三十分至十九点举行的鸡尾酒会。

    在实际交往中,一句话构成的语篇比较少见,常见的是由两个以上句子构成的,多至由许多章节组成的语篇。在实用性翻译中,句子往往只是较小的翻译单位,一般常见的还是语篇翻译。

1.2 语篇视角的重要性

    翻译语篇时,切忌囿于寻求译文与原文字句上的对等,在词句层上讨论译文对原文的忠实程度,而忽略文章的整体有机性。“词本位”和“句本位”的翻译观易造成望字生义。如在 Fredric Brown 的 The Solipsist ( 唯我论者 ) 中有这样一段话:

    One day Walter B. Jehovah became a practicing solipsist. Within a week his wife had run away with another man, he 'd lost his job as shipping clerk and he had broken his leg chasing a black cat to keep it from crossing his path.

    有位译者译为:有一天沃尔特 B. 耶和华变成了一个虔诚的唯我论者。在一周之内,他老婆跟人跑了,他运务员的工作丢了,他的腿在他追打一只挡道的黑猫时摔断了。

    片面的从句子着眼,似乎是准确的,读者细加推敲,就会发现译文存在严重的语意不当。原文中,如助动词“ had ”所示沃尔特的种种不幸在前,成为唯我论者在后,而译文却颠倒顺序,因果不清。从语篇着眼,合情合理的译文应大致如下:在一周之内,他老婆跟人跑了,他运务员的工作丢了,他的腿在他追打一只挡道的黑猫时摔断了。(那之后的)一天沃尔特 B. 耶和华变成了一个虔诚的唯我论者。

    语篇视角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翻译活动不应当以“句本位”作为基本原则,而应以“篇本位”作为基本原则,注重篇章结构组织。

2.0 语篇翻译的主要方面

    语篇翻译要围绕构成语篇的特征进行分析,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语篇发展模式的分析,语篇的中心主题的分析以及语篇衔接与连贯特征的分析。

2.1 英汉语篇模式的差异

    语篇的发展模式受到人类的思维模式的影响,由于不同民族的思维习惯是有一定差异的,因而语篇的发展模式也有着一定的差异。和语篇相关的主要有:直线型与螺旋型,形合与意合,主体意识和客体意识。

  2.1.1 直线型与螺旋型

    各民族语言的语篇特征和类型差异可归结到文化传统上是不无根据的。一般来说,决定语言结构的因素有三:现实、思维角度和顺序、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深浅及表达方式。几乎所有的哲学家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三种因素的不同必然会导致思维模式的不同。西方的一些语言学家就把世界各民族的思维模式按其文化源流,大致分成四大类型:东方型,闪族型,斯拉夫型,英美型。


    东方民族的思路是螺旋式展开的,中国是典型的东方式,汉语中不乏起承转合式的语篇,即语篇的推进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如作者在谈到几个问题时,谈完后面的问题后,可能又回过头来涉及前面已经讨论过,但自己认为有必要强调或没有分析清楚的问题;而英语民族的思维模式是英美型结构,其语篇发展模式也就是直线型的,即语篇的推进是按照一条直线进行展开。

    英汉语之间的差异得到了大多数中外学者的认同,例如,何善芬在《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中指出:所谓直线型,就是先表达出中心意思,由此展开,即英语说的 develop ,或层层推演或逐项分列,后面的意思都由前面的语句自然引出。英语长句的“叠床架屋”式结构最典型地表明了这种思维逻辑。如:

    But I would like to do the same with the acclaim too, by using this moment as a pinnacle from which I might be listened to by the young men and women already dedicated to the same anguish and travail, among whom is already that one who will some day stand here where I am standing.

    这句的叠床架屋式构架尤为突出,借助划线语的词汇语法衔接手段,抽丝般的引出新信息,达到对主题的全面的说明,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和语篇。这样的语篇主旨及其内在逻辑连贯是汉译无法还原的。
 
第1页 共12页 跳到第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