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课程学习>>语篇翻译 | ||||||
语篇翻译--Part I
课文学习--第十二页
( Text and Translation ) |
||||||
2.3.2 连贯 如果说衔接是通过词汇或语法手段使语篇获得形式上的联系,连贯则是指信息接受者根据语篇中提供的语境信息和其所蕴涵的背景知识,通过逻辑推理能够掌握信息发出者的交际意图,即语义上存在的内在联系。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指语言的表层形式和陈述之间的关系,而后者指语篇内部的逻辑关系;前者通过词汇和语法手段得以实现,后者可以借助信息的有序排列来实现。由于翻译是在双语之间的交际活动,信息的发出者 ( 原语语篇的作者 ) 和信息的接收者 ( 译入语语篇的读者 ) 之间往往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中。原语语篇的作者在创作时可能仅考虑处于同一语言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因此其语篇中的连贯模式可能会与译入语读者的期待有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在翻译中,译者应该“遵照原语作者的意图及原语语篇中逻辑推进层次 ( 即语篇结构 ) 进行译文的构建。缺少这种意识就难免会出现译文与原文虽然句句相对,却难以成篇的现象” ( 李运兴, p . 290) 。 从翻译的角度来考虑,语篇翻译中连贯性的问题是如何保证语篇中语义逻辑的一致。毫无疑问,除非为了特殊效果,在同一语篇中,语言的语义以及语言所创造的意象应该保持一致,而不能有逻辑上的矛盾。但翻译中,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异,这一点并不总能做到。如: Everywhere man is altering the balance of nature . He is facilitating the spread of plants and animals into new regions , sometimes deliberately , sometimes unconsciously . He is covering huge areas with new kinds of plants , or with houses , factories , slag-heaps and other products of his civilization . He exterminates some species on a large scale , but favors the multiplication of others . (Julian Huxley : The Balance of Nature) 人类 到处都在改变着自然界的平衡。 他 帮助动植物进入新的地区,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无意的。 他 正在用新的植物种类,或者用房屋、工厂、炉渣堆或其他的文明产物覆盖大片土地。 他 使有的物种大批消亡,却造成有利条件使另外一些物种成倍地增加。 ( 许越庭译 ) 上例原文中的 man 表示泛指的 “ 人类 ” ,但在形式上,它是个单数,故用 he 来指代。但在译文中,用 “ 他 ” 来指代复数概念“人类”,显然前后矛盾。这里要么把“人类”改为单数的“人”。要么把“他”改为“他们”才符合逻辑。再看一例: In one corner of the American economy supply is steadily exceeding demand : garbage production . Americans are churning out rubbish at the rate of 200m tons a year . and they are voting and demonstrating not to have that same rubbish dumped or burnt anywhere near them . An environmentalist , nowadays , is somebody who campaigns against municipal incinerators and landfill dumps . His legacy includes the burgefuls of American rubbish now being offered around the world to anybody who will buy them . 在美国经济的一个角落,供一直大于求,这就是垃圾生产。美国人以每年两亿吨的速度不断生产出垃圾,而且为了不让这些垃圾在任何靠近他们自己的地方倾倒或焚烧掉,他们还老是搞投票表决和示威游行活动。 今天的美国,任何一个人,只要为了反对建造市政垃圾焚化炉,为反对倾倒垃圾填地而奔走游说,那他就成了一位环保主义者。 这种环境保护主义者的行为造成的恶果之一,便是一船船装得满满的美国垃圾在全球到处兜销,谁要就卖给谁。 何刚强教授在解释上例的翻译时认为,第二句话中的第二和第三个动词 (vote and demonstrate) 用现在进行时除了有 “ 不断进行”的含义,同时也隐含了文章作者对这一做法的厌烦态度,因此翻译中通过“老是”在译文中表示出来。同时,第三句 ( 划线部分 ) 如译成 “ 一个环保主义者就是那个为了反对建造市政垃圾焚化炉、为反对倾倒垃圾填地而奔走游说的人”,则没有将原文的语气表达出来,弱化了原文的语气。因此翻译中做了必要的调整。实际上,这里使用的是反讽语气,与上句中的进行时态表示厌恶的语气是一致的,因此从语义一致的角度,还可以考虑将下划线部分译成“而所谓的环保主义者无非是那些四处奔走游说,反对建造市政垃圾焚化炉、反对倾倒垃圾填地的人”。 小结 英语是以形合为主的语言,而汉语是以意合为主的语言;英语语篇有着成直线型发展的特点,汉语语篇有成螺旋型发展的特点,英语语言表达惯用物作主语,汉语语言表达惯用人作主语,这是英汉语篇推进方式差异的主要方面。这三方面的差异也是段落布局谋篇和衔接与连贯英汉不同的主要成因。语篇翻译, 就是以语篇为翻译的基本单位,以语篇分析为语篇理解的手段和语篇翻译的基础,并借鉴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和方法的合理部分,最大限度地使原文和译文达到意义上的对等。同时,语篇翻译 对发现英汉语言的共性和个性,培养衔接与连贯的规律认识,处理好语义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表现形式的关系,都是大有裨益的。总之, 语篇翻译是翻译的高级阶段,是对各种翻译技巧进行综合运用的理想翻译单位。只有通过语篇翻译才能熟练使用各种技巧,最终达到融会贯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