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3 I类超导体的H-T相图

类型2:当外磁场低于下临界磁场Hc1(T),无磁场穿透样品;当外磁场高于上临界磁场Hc2(T),样品返回到正常态,磁场完全穿透样品。当外磁场强度介于Hc1(T)Hc2(T)之间时,存在部分磁通穿透,样品内形成相当复杂的微观结构:正常态和超导态共存(成为混合态)。相应于该类型超导体的磁化曲线如图5.04(b)所示,此类超导体称为第II类超导体。

在远低于Tc的温区,I类超导体的临界磁场Hc(T)的典型数值为102 Gs,而第Il类超导体的上临界磁场可达105 Gs,所以前者称为软超导体,后者称为硬超导体,由于其临界磁场很高,已成为可以使用的重要超导材料。

 

a)第I类超导体;                  (b) II类超导体

5.04 磁化强度与外磁场关系

   

2.4 其它物理特性

2.4.1 比热

正常金属的低温比热具有AT+BT3 形式,其线性项是由于电子激发引起的,立方项是由于晶格振动引起的。试验发现,T ≤ Tc的零磁场下,超导体比热根本改变了上述形式。首先在T趋于Tc,其比热跳到一个较高的值,然后随温度下降而降到低于正常金属的相应值。利用外磁场将金属将转变正常态,人们可以对临界温度以下的超导态与正常态的比热进行比较,如图5.05所示。图中Cs ,Cn 分别为超导和正常态的电子比热。

 

 

 

 

 

 

 
 

 

 

 

 

 

 

 

 

 

 

 

 

 


5.05金属铝处于正常态和超导态时, 其低温比热的比较

(正常态是通过外加磁场得到的)

从该图的分析可知,在超导态中,电子对比热的贡献已经被指数形式exp(-∆∕kBT)代替。这是激发态与基态之间存在能隙的特征热行为。 能隙存在是超导态的一个特征,但并非所有的超导体都有能隙。对低温超导体, 理论和实验都表明能隙2∆ 具有kBTc量级。

2.4.2 能隙的其它表现形式

金属处于正常态时,基态与最低激发态之间没有能隙,一旦发生了超导转变,就出现能隙。因此,超导体中的能隙是与相互作用的电子气象联系的,5.06给出了超导态中的能隙,设想该能隙是以费密能级为中心,间隔Eg=2∆。为便于比较,金属正常态的能级也示于图中,应该注意,超导体的能隙同绝缘体的能隙相比较具有全然不同的本质。

(a)正常态的导带           (b)超导态中费密能级附近的能隙

5.06

   除上述的超导体比热表现出能隙存在外,还有一些其它现象表现出能隙存在。

1)电子隧道效应

考虑被绝缘体薄层隔开的两块金属,如果绝缘层足够薄,由于量子隧道效应的存在,电子将具有一定的几率贯穿阻挡层。在热平衡时,足够的电子将从一块金属渡越到另一块金属,使两块金属的化学势相等。当两块金属都处于正常态时,外加电压将引起一块金属的化学势高于另一块,更多的电子穿过绝缘层势垒,因此,正常态金属结的“隧道电流”应遵循欧姆定律,电流正比于外电压。当两块金属之一处于超导态时,在远低于临界温度下,直到外电压V达到阈值电压,即eV=∆时,才有电流产生。值刚好与低温比热测量的相应值一致,这确信了超导体能隙的存在。当温度升高趋于Tc时,阈值电压降低,这表明能隙本身随温度增加而减少。

2)与频率相关的电磁行为

    金属对电磁辐射的响应是由电导对频率依赖关系确定的。由于在超导体中电子系统的激发谱是由能隙表征的,可以预料在频率比∆/ћ小时,其交流电导和正常态有显著差别,但在频率比∆/ћ大时,两者应基本相同。除了相当接近Tc的温区外,典型的∆/ћ值是微波和红外频谱区。由此可知,在光学频率区观察到的交流行为和正常态行为无区别。在红外区将出现与正常态的偏离,而微波频率区将完全表现出由于能隙存在电子不能被激发的特征。

3)声衰减

   当声波在金属中传播时,由离子位移所产生的微波电场能够把能量给予费密面附近的电子,从声波中吸取声能量。在远低于Tc的温度范围,当ћω<2∆时,超导态中的声衰减显著低于正常态金属。

    以上几种表现形式,在大部分超导体中已经被观察到。

2.4.3 同位素效应

曾经观测到某些超导体的临界温度随同位素质量而变化。例如,对于水银,当平均原子量M199.5变化到203.4原子质量单位时,Tc4.185K变到4.146K,当将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加以混和时,临界温度平滑地变化。有一系列同位素的实验结果可用关系式

MαTc=常数

拟合。从Tc与同位素质量关系中人们可以想到,电子—声子相互作用与超导体电性有深刻关系,BCS理论(参看有关书籍)这里只给出结果TcΘDM-0.5 (  ΘD是德拜温度)因而式α≈1/2,但考虑了电子之间库仑相互作用会改变这一关系。α 1/2并不是很严格,在传统超导体中,已发现α偏离1/2,甚至为负值的情况。在高Tc氧化物超导体中,对于最佳掺杂样品(使Tc最高的掺杂量)其α很小,而偏离最佳掺杂后,α逐渐接近1/2

 

2.4.4热电性质

在独立电子近似中,电良导体也是热良导体,并且电导率和热导率间满足魏德曼-弗兰兹(WiedemannFranz)关系,即电导率和热导率成正比。

热导率可看作电子和声子两部分的贡献之和,前者是由于电子和声子的散射所致,而后者则和声子的扩散有关。对于金属,一般情况下电子的贡献在热导中起主要作用,进入超导态后,部分电子成为超导电子,和声子间发生散射,从而使电子对热导的贡献大大减少。另一方面,超导电子的出现增大了声子的平均自由程,使声子对热导的贡献增大,但总的来说,进入超导态后热导率下降。图5.07给出了铅的热导率k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在T<Tc时,下面曲线对应超导态的热导率,上面曲线对应正常态热导率。低于在Tc的正常态是通过加强磁场得到的,而且假设外加磁场对热导率无明显影响。

 
 

 

 

 

 

 

 

 

 

 

 

 

 

 

 


5.07 铅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变化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