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解决问题后的评估能力。问题有了解决的办法,或已得正确的答案,不能算是问题解决的彻底完成,还应包括解题者自我反审和评估。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后,趁着自己对完成任务的经过和感受印象还清晰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回顾自己做出的努力,探索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是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最佳时刻。
例如,通过对例2—7的评估,将此题推广为: ,且证明方法相同。
(6)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主要是指良好的心理素质,如动机、兴趣、抱负、态度、品德、意志等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于问题解决的作用,与其对于发明发现的作用是一样的。一个学生的成材不仅要依赖于智力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依靠非智力因素。有人研究众多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少年时代的智商发现:其中大多数不是高智商,而是中等或中上等智商,但这些创造性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或创造性的人格却都是十分惊人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益。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和整个智力活动及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动力、定型与补偿3个方面。如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会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信心及勤奋踏实的性格,可以使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克服因知识基础较差而带来的智力或能力的弱点。
华罗庚教授说:“聪明在于学习,天才由于积累。”1995年5月,在中国数学会60周年年会上,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谈学数学的体会时,胸有成竹地说:首先是用功,不用功什么也谈不上。
波利亚也说:“认为解题纯粹是一种智能活动是错误的;决心与情绪所起的作用很重要。”他强调说:“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育。当学生求解那些对他来说并不太容易的题目时,他学会了败而不馁,学会了赞赏微小的进展,学会了等待主要的念头,学会了当主要念头出现后全力以赴。如果学生在学校里没有机会尝尽为求解而奋斗的喜怒哀乐,那么他的数学教育就在最重要的地方失败了。”

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考生一见题型很熟悉没有认真看清小变化,就匆匆作答,结果“会而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