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下)

一、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邓小平理论以其丰富的内容,全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现实代和中国这样的特殊条件之下,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我们强调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其中,"在中国"是地域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新阶段"是历史定位,说明邓小平理论相对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从四个方面精辟地阐述了邓小平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理由。
1. 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走向新世纪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未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把继承与发展,坚持与创新结合起来。在关系到大是大非问题的争论上,邓小平强调一切以"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的根本标准。,不断开拓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2. 邓小平理论把对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归根到底在于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钢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的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多年来思想解放的焦点和历史性转变,就是逐步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这个进程,还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下去。
3. 邓小平理论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对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对发达国家发展态势矛盾,进行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的判断。世界变化很大很快,特别是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深刻地改变了并将继续改变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任何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都不能不认真对待。邓小平理论正是根据这种形势,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坚定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上,审时度势、从容应变,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眼光和思维来确定我们党的路线和国际国内战略。要求我们用新的观点来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正是邓小平理论鲜明的时代精神。
4.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4.1邓小平理论所包含的基本问题和基本观点
邓小平理论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指导我们党制定了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2邓小平理论所涵盖的领域
它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学、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又是一个人需要从个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的科学体系。
二、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在当代中国,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我们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真正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1.它们在思想基础上是一致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加速精髓,也上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列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实际出发,找到了俄国革命道路,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领导我们党成功地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并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在关键时刻作出的每一项重大决策,都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从而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绝对不能丢的
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就是完全错误的,就会走到邪路上去。事实上,在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中,邓小平始终和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邓小平看来,"坚持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十分重要",老祖宗不能丢,丢了就丧失了根本,就会葬送社会主义。当"两个凡是"的错误发展造成对毛泽东思想的割裂和损害时,邓小平明确提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指出"两个凡是"不是马克思主义;当拨乱反正过程中出现否定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时,邓小平再次强调"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整整一代人",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不能丢;当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低潮、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行将消失时,邓小平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1. 2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从根本上说,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构成一个科学体系,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邓小平理论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过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现象,使中国革命遭受过挫折,毛泽东从各个方面批判了教条主义,提出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从而在实践中开辟了中国革命独特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又出现了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全盘否定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二是教条式的对待马克思主义,企图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中直接找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现成答案。邓小平在批判了这两种错误倾向后认为: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是:一要继承,二要发展,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指这一理论没有从本本出发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而是从中国国情出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发展和创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趋势。"二十年来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条最重要的原则: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邓小平还强调:我们搞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建设上来,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没有丢毛泽东。问题就是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这就必定要遇到我们老祖宗没有遇到的新情况,说出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为此,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概念。概括起来,就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quot;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推进了三项重大理论突破或曰"三大建构",成为邓小平新社会主义论的显著标志,构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独创性
的理论基石。
1.3邓小平在领导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所具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观察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上,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时期,邓小平在领导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所具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要包括: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二是把一切从中国实际作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逻辑起点;三是坚持全面的科学的国情分析;四是把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与实际利益有机的统一起来;五是理清世界局势,把握发展机遇。
以上这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是在过去的实践中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前提和条件,而且是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坚持、丰富和创造性发展这一科学理论体系。
2.它们在基本立场上是一致的
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毛泽东,都把人民的利益视为高于一切。邓小平理论也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邓小平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他鲜明地提出,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成败得失的标准。
2.1他们所指明的奋斗方向和奋斗目标上都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关于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认识上,完全一致。首先表现在他们所指明的奋斗方向和奋斗目标上都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制度。
自1848年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同盟诞生只日起,共产党就把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宣布了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宝贵财富,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是作的《关于习惯党纲和更改的的名称的报告》,指出了这些改造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在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明确提出"推翻资产阶级"、"消灭阶级差别"、"采用无产阶级专政"、"废除资本私有制"等主张,实际上已经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
2. 2 它们在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实现使命的基本原则上都是一致的
他们确定的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领导力量都是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它们在关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以及关于建立共产主义等都是一致的。
3.它们在根本任务的认识上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前提。邓小平一贯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上发展生产力。邓小平一再告戒全党: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在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致的。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它必须随着实际生活的发展而发展。邓小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又不拘泥于个别过时的结论;既珍惜已有的成果和经验,又不断地有所创新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以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一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新的实践问题,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三.正确看待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的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从理论根源和本质属性看
邓小平理论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孕育于毛泽东思想之中,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反对继承和发展。如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一般理论基础,那么,毛泽东思想则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特殊理论基础。
2.从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看
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它象一条永恒的金带连接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牵住了这条金带就会从根本上把握从马克思列宁主义到毛泽东思想,再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轨迹,以及三者之间的真实关系。
3.从总体和总范畴看
邓小平理论当然属于马克思主义。但是,邓小平理论毕竟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所面临的历史条件毕竟不同于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由于时代的不同,自然会使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风格、主体、方式、角度上显现出差异。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这是历史的必然,早在1959年,毛泽东就提出:要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经验创造"新的理论"。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实现伟大的历史任务,"始于毛,成于邓"。

上一           下一节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何建议
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