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一、"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1."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提出
在倡导和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同时,邓小平开始对实践标准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在实践标准的基础上,邓小平逐步提出了具体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即"三个有利于"标准。
1978年9月,在听取吉林省委的工作汇报时,他把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者作为衡量党的领导工作的标准提出来,他说:"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讲,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结底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后来,他又提出,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quot;衡量一切工作"和"检验改革得失成败"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标准。
1979年10月《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的祝词》中,他说:"对实现四个现代化是有利还是有害,应当成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最根本的是非标准。"
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规定,全党的同志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个问题,指出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应该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因而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或是社会主义所允许的。一切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是违反科学社会主义的,是社会主义所不允许的。
2."三个有利于"标准的主要内容
面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的种种困惑和疑虑,邓小平提出了今天已经家喻户晓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在社会领域的深化和具体化,更加适合具体的操作。
第一:这里生产力已不再是一般的生产力,而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凡是符合这一点,都可以大胆采用。
第二:综合国力既可以是直接的现实的,也可包括间接的潜在的,首先是经济方面的,也包括政治、文化、教育、艺术等方面。
第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对发展生产力目的的规定,也是搞社会主义的总目的所在。
"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重点突出了"有利于",突出了以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价值问题。从实际出发,用实践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是真理标准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切以有利于人民的利益为标准,这是价值标准问题。"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统一、真理标准价值标准的统一。
"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力标准,没有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就是一句空话。坚持"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首先必须坚持生产力标准。
二、"三个有利于"标准科学论断的意义
"三个有利?quot;标准是对生产力标准的发展,因为:
1.它把生产力标准具体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衡量改革开放等各项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为各项工作指出了明确的目标,为各项工作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提供了指导原则。
2."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丰富和具体化。"三个有利于"中"生产力"是基础,"综合国力"是生产力的全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是"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发展的目的和结果。三者全面地体现了生产力标准。这就防止了对生产力标准作简单化庸俗化的理解和运用。因为有许多工作同生产力的联系是间接的,它们的作用不能直接从生产力上体现出来,但它们可以直接从综合国力(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科技、教育、文化及环境、资源、人口素质等方面)和人民生活方面体现出来。
3."三个有利于"标准把生产力 标准、政治标准、人民利益标准三者结合成为统一的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中讲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综合国力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的综合国力,这就是邓小平所强调指出的,"我们讲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是别的现代化,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前提下的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是把生产力标准同社会主义政治标准结合了起 来。"三个有利于"标准中讲的"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党所一贯坚持的人民利益标准。发展生产力和增强综合国力其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也把生产力标准同人民利益标准结合起来。由此可见,"三个有利于"标准是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论断,归根到底,就是人民利益标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标准的新发展。
三、正确把握和运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邓小平提出的判断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人们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充分发挥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指明了方向。人们只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而不是违背了这个标准,就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干,大胆地去闯,为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而不被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束缚住手脚。
正确地把握和运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必须排除来自"左"的和"右"的干扰。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针对"左"的干扰,为了解除人们在姓"资"还是姓"社"问题上的顾虑。由于 "左"的影响,人们在具体工作中纠缠于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害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因而不敢大胆地去干,大胆地去闯。邓小平提出只要符?quot;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要求或允许的,就可以大胆地去干、去闯,不会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另一个方面,也要排除右的干扰。右的干扰无视"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所以,全面正确地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精神实质,是正确把握和运用"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前提。
2.要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三个有利于"是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三者是完全一致的,不可以把它们割裂和对立起来。这就是说,在衡量工作的是非得失时,不能只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发展而不看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只看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管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综合国力的发展。片面地只顾其一不顾其二,只有利于其一而不利于其二的工作,到头来归根结底是不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而且还应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如果从眼前看似乎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而从长远看却不符合,这样的工作也是不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
3.要正确把握"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各项工作的具体标准的关系?quot;三个有利于"标准是衡量各项工作的共同标准、根本标准,是普遍适用的,但它不能取代各项工作的具体标准,各项工作还有各自特殊的具体的要求,否则就无法具体地评价各项工作的好坏优劣。另一方面,各项工作的具体标准不能与"三个有利于"标准相抵触,它们必须符合于和服从于"三个有利于"标准,应当是"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各项工作中的具体化。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要正确把握和运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必须用宏观战略眼光分析问题,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注意全面性、准确性、完整性,注意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符合社会主义的要求,就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地干,大胆地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上一           下一节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何建议
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