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蓍,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含义,及这一理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
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正确分析中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明确此理论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重大意义。它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纲领的根本依据。 |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有何建议
请与我们联系
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
A.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
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进入小康社会
2. 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 A )
A.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
D.商品经济不发达
3.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予盾是( A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段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D.促进社会效率提高和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
4.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第一次明确提出是在 ( C )
A.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
B.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
C.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D.1979年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
5.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 )
A. 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
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 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进入小康社会
6.我党第一次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 D )
A. 1986年9月
B. 1992年10月
C. 1982年9月
D. 1987年10月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于( A )
A. 1956 年
B. 1957年
C. 1949年
D. 1978年
简答题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起,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基本实现为止,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而非高级的、发达的社会主义。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见练习第五题。
10.如何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见练习第六题。
返
回
6答: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由我国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决定的。 首先,从根本上讲,是由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决定的。我国社会主义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是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而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生产力,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其次,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建立在高于资本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上。而我国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社会化程度还不高,所以在很长时期内不可能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全面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不可能彻底清除封建残余和资本主义影响,从而进入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必须用比较长时间的改变生产力的落后局面,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最后,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之中,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现代化的含义在变化,各国经济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快的发展速度,付出更大的代价,花费更长的时间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可见,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 |
5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同于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从50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现在,经过四十多年努力,特别是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说来,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够健全,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还有广泛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没有超出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
4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 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含两层意义:⑴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⑵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第一层含义指明现阶段社会的性质,第二层含义指明现阶段 的社会发展程度。 |
3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 (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的国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追求生产资料公有制纯而又纯、割"资本主义尾巴"、搞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实行"以阶级斗争为纲"等错误方针政策,就在于没有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二十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制订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 (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 我们应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八个字。一方面,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反对走资本主义道路;另一方面,我国将长期处于初级阶须,必须反对教条式地照搬社会主义成熟阶段的一些特征和原则,任何超越初级阶段实际的认识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因为,这些同样会给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损害。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 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问题,是因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例如,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定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完善以按劳分配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等等。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才能深刻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决策,才能正确对待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
2答: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和第一次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分别是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和1987年党的十三大。 |
1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案
2.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和第一次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什么时候?
答案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答案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案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
6.何理解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
返 回
"大跃进" 1958年5 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过分强调主观意志和主观要求,片面追求高速度。在这条错误路线的指导下,促使急于求成的"左"倾错误在党内急剧发展,掀起了"大跃进"的热潮,浮夸风、高指标、瞎指挥和共产风盛行,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重大损失。 |
1966年5月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绝非偶然。它是1957年以来阶级斗争扩大化不断升级,毛泽东在政治思想上"左"倾理论不断发展的产物;也是林彪、江青、康生、陈伯达等人利用毛泽东和党的错误,阴谋破坏的结果。"文化大革命"的发动,经过了一系列酝酿准备过程。对《海瑞罢官》和《二月提纲》的批判,为"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作了准备。1966年5月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的召开,以及《五·六一通知》和《十六条》的相继通过,表明"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合法化,已众毛泽东的个人愿望和主张变成了全党的决定,使"文化大革命"进入全面发动的阶段。"文化大革?quot;中,党和人民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一斗争贯穿于整个"文化大革命"的全过程。1976年10月6日,以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为代表的党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采取断然措施,对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人实行隔离审查,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主要是:第一,无产阶级取得了政权,特别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第二,应该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在我国,阶级斗争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是阶级矛盾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大量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因此,既要反对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也要反对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第三,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必须正确理解和处理群众、阶级、人民和领袖之间的相互关系。第四,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
生产力是指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体现着人们在物质生产中能够在怎样的程度上解决社会同自然的矛盾。生产力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由多种要素构成。主要包括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等实体性要素和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非实体性要素。 |
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亦称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经济结构系统,是由诸多环节或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统一整体。主要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交换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消费关系等五个方面。 |
上层建筑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等。上层建筑是由一个复杂的系统构成,主要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大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国家立法司法制度、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治机构等设施。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思想观点。 |
当代,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科学知识给社会各行各业和整个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将文化科学知识应用于各行各业和社会经济所诱发和带来的经济效益远比产业本身带来的效益大得多,文化科学知识给整个社会经济以巨大的影响。新技术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其影响日渐扩大,世界各国已先后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加以学习和研究,尤其是那些发展快、影响大的知识领域,如微电子技术与电子计算机、激光科学技术、光学纤维通信、现代能源科学技术、现代材料与材料科学技术、海洋开发、生物工程、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等,要了解它们的产生和变革的历史,分析它们的重大作用和影响,预测它们未来的趋势,认识它们的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的实际,制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以求更快地发展中国的文化科学知识,促进四个现代化早日实现。 |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是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4000美元,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
资料索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