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首页 学习指南 师资队伍 网上课堂 学习资源 教学录像 学科研究 测试训练 学习论坛
 
 

欢迎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信息经济学网络课程!

 
 
当前栏目:测试训练>试卷汇编>
[返回]

试卷5(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信息经济——指以信息为经济活动之基础,以信息产业为国民经济之主导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

2.深化型信息产品——是指不断拓宽其信息内容和范围且增加其信息量的信息产品。

3.信息产品商品化——是指信息产品进入商品交换市场,即把原来当作福利产品、公益性产品的信息产品当作商品,允许并鼓励信息产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

4.信息市场营销——是指信息机构为激发和满足用户的信息市场需求,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将适销对路的信息产品从生产者送达到用户,再将用户的意见反馈到信息机构的活动。

5.信息产业结构——指信息产业各要素在各个信息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 部门信息经济学 、地区信息经济学

2. 第一信息部门、第二信息部门。

3. 精神形态与物质形态共存、分布的广泛性与不均匀性共存、
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并存、非消耗性与时效性共存等特征。

4. 风险性 非确定性(完全不确定性)

5. 固定成本上升 可变成本下降

6 信息商品的价值 信息商品的效用

7. 低价 短、宽分销渠道
8. 人们的信息商品意识、用户的经济收入及其来源、信息商品的价格、信息商品化程度

三、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从信息的形式和技术方面来命名,新经济可称为( B C )。
A.知识经济
B.网络经济
C.数字经济
D.后工业经济
2.由于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ABD )分享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A.斯彭斯
B.斯蒂格利茨
C.维克里
D.阿克洛夫
3.政府在信息资源配置中的主要作用是( ABD )。
A.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B.公共信息服务
C.参与信息市场经营
D.制度建设
4.风险中立者一般采用( D )。
A.悲观决策方法
B.乐观决策方法
C.乐观系数决策方法
D.等概率决策方法
5.出租车公司为减少出租车司机的败德行为,可选用( CD )等激励机制。
A.固定工资+计件工资
B.利润分成
C.固定工资+利润分成
D.目标产量承包+利润分成
6.前苏联经济学家罗日涅夫认为,信息商品生产中( D )的非创造性劳动虽不能求平均值,但可以通过专家评价的方法作定量分析。
A.60%
B.70%
C.40%
D.30%
7.下列说法中,( BCD )是正确的。
A.信息服务机构提供现有信息服务项目,边际成本上升。
B.信息服务机构开发新的服务项目,会增加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C.信息服务机构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有一定的风险代价。
D.信息服务机构为老用户服务需要较高的固定成本。
8.影响信息市场供给的间接因素有( BCD )等。
A.信息产品生产人员的素质
B.信息商品价格
C.信息商品化程度
D.信息技术水平
9.信息市场供求双方为争夺( C )而展开竞争。
A.信息用户
B 信息商品
C.货币
D.信息设备
10.信息产业结构形态包括( ACD )等。
A.信息部门结构
B.信息市场结构
C.信息技术结构
D.信息人才结构

四、辨析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信息经济学是信息产业经济学的简称。
判断:错误
说明:信息产业是信息经济的主要标志,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2.信息技术对优化产业结构有重要的作用。
判断:正确
说明: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志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级化。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3.信息材料费用可采用折旧系数随使用次数增加而减少的方式计入成本。
判断:正确
说明:信息材料费用课采用折旧得形式计入成本,但折旧系数不是固定的,也不是每年都折旧,而是使用一次,折旧一次,折旧系数应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因为为了生产某一信息商品而购买的信息资料和搜集的信息,主要是用于这种信息商品的生产,在以后的信息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会降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资料的价值会自然降低。

4.退休工人常常能买到比较便宜的商品。
判断:正确
说明:从信息搜寻理论的观点来分析,因为离退休老人的时间等机会成本小于某些高收入人员,从而其搜寻的战略地位优于后者

5.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判断:错误
说明: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信息产业具有主导产业的特征和作用:(1)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其它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前向带动作用。
(2)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其它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后向推动作用。
(3)信息产业对国民收入的贡献较大。

五、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简述影响信息经济形成的因素。
答案:
(1)人类需求的渐进。
(2)物质经济的滞胀。
(3)质能资源的短缺。
(4)信息技术的发展。

2.简述信息搜寻成本的构成及其变化规律。
答案:
(1)路途成本。路途成本是指为搜集信息而花费的交通费用或差旅费。路途成本因距离远近和所用交通工具而异。路途成本变化规律:随着搜寻次数的增加,每次搜寻的路途成本会逐步增加。其原因是:人们一般是由近及远地搜寻。
(2)时间成本。时间成本是指为搜集信息而花费的时间的代价。时间成本实质上是一种机会成本。时间成本因人而异。对部分人的信息搜寻来说,可能没有时间成本,因为他认为去各处购物是一种乐趣。单位时间成本一般不因搜寻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3.简述信息商品成本转嫁的原因。
答案:
(1)社会经济活动及其发展的需要。由于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经济活动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社会经济活动领域的各个方面都要充分地利用信息,如果一切信息产品的成本均由用户来承担,势必影响信息产品的流通面和利用率,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2)信息商品与物质商品的不可分性。有些信息商品不能以独立的形态出现在商品市场上,而必须依附于物质商品进入市场。
(3)促进信息商品或物质商品销售和利用的需要。
(4)信息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如果信息产品商品化程度较低,人们的思想观念尚未完全转变,若全部由用户承担,用户心理上承受不了;有些信息产品未商品化,人们可通过非市场途径得到同样的信息或类似的信息,迫使一部分本来应由用户承担的信息成本转嫁于其他机构或个人。

4.简述信息市场竞争的表现形式。
答案:
(1)信息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争夺信息用户。
(2)信息市场需求方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争夺信息商品。
(3)信息市场和其他市场之间的竞争。既争夺用户,也争夺生产要素。
(4)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争夺货币。

5.简述贸易结构对信息产业结构的影响。
答案:
(1)通过技术引进与输出,改变信息产业的技术结构,进而改进信息产业的产品结构。
(2)通过引进某些信息产品满足国内部分信息需求,对于某些国内需求量较大机而本国又暂时难以生产的信息产品,可暂缓其生产,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到其他信息产业部门,通过来满足用户对这些产品的需求。
(3)通过出口信息产品来改进信息产业结构,对于目前国内还没有市场而国外需求量较大的信息产品,如果没有对外贸易,就不能发展这类信息产品的生产经营行业,若能充分利用对外贸易途径,将国内目前尚无销路的信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就可以突破国内信息产品消费的限制,按照国际市场需求和消费水平来调整信息产业结构。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Guixuewe@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