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词解释题:(共5题,每题3分)
1.信息经济学——研究信息经济的基本理论、运行机制、运作方法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2.智力型信息资源——以人脑为载体的信息资源。
3.信息产品的商品化——指信息产品进入商品交换市场,即把原来当作福利产品、公益性产品的信息产品当作商品允许并鼓励信息产品进入市场进行交换。
4.信用交易——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等方式进行商品买卖的一种经营方式。
5.信息产业结构——指信息产业各要素在各个信息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关系。
二、判断说明题:(共5题,每题5分。其中判断正确得2分,说明正确得3分;判断错误,此题不得分。)
1.信息服务劳动力消耗费用和管理费用所占比重小于信息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消耗和管理费用所占的比重。
判断:错误
说明:信息服务劳动力消耗费用和管理费用所占比重大于信息生产成本中劳动力消耗和管理费用所占的比重
2.信息市场是消费品市场。
判断:错误
说明:信息市场既是消费品市场,也是要素市场。
3.日本学者把1973年出现的能耗拐点现象作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分水岭。
判断:错误
说明:日本学者把1978年出现的能耗拐点现象作为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分水岭
4.在平均成本上升阶段,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信息产品,都会导致平均成本上升,边际成本就低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之下。
判断:错误
说明:在平均成本上升阶段,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信息产品,都会导致平均成本上升,边际成本就高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之上。
5.信息产品不需要载体也可以传递。
判断:错误
说明:信息产品必须依赖于载体才可以传递。
三、请把下列人物和其理论用线连接起来(共1题,10分)
阿卡洛夫-----旧货市场理论
斯彭斯-------市场信号理论
赫什雷弗-----信息市场理论
维克里-------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激励理论
马尔萨克-----团队的经济理论
四、简答题(共6题,每题6分)
1.简述信息经济形成的主要标志。(6分)
答案要点:(1)信息成为人类社会的主要经济资源
(2)现代信息技术成为经济活动中的关键技术
(3)产品中的信息成分大于质能成分
(4)产业部门中信息劳动者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例大于物质劳动者所占比例
(5)信息部门的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于物质部门产值所占的比重
2、简述信息资源的特征。(6分)
答案要点:(1)精神形态与物质形态共存
(2)分布的广泛性与不均匀性共存
(3)无限性与有限性的共存
(4)非消耗性与时效性并存
3、简述委托—代理关系实现的基本条件(6分)
答案要点:(1)市场中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且双方都是在约束条件下的效用最大化者
(2)代理人与委托人都面临着市场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且他们二者之间所掌握的信息处于非对称状态.
4、信息产品商品化的意义体现的哪些方面?(6分)
答案要点:(1)信息产品商品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商品理论的发展。
(2)信息产品商品化是信息机构企业化、信息交换市场化、信息业产业化的基础。
(3)信息产品的商品化是社会生产力加速发展的动力。
(4)信息产品的商品化是信息社会化的有力保证。
5、简述信息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功能。(6分)
答案要点:(1)信息市场对信息观念转变的催化功能。
(2)信息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功能。
(3)信息市场对供求关系的平衡功能。
(4)信息市场对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联结功能。
(5)信息市场对市场体系的完善功能。
6、影响信息商品价格的市场因素有哪些?(6分)
答案要点:(1)信息商品生产经营的风险。
(2)信息商品的转让次数。
(3)与其他商品的关系。与其他信息商品和物质商品之间的关系有三种形式:替代关系、连带关系、互补关系。
(4)信息部门的生产与服务能力。
(5)信息市场的发育程度。
(6)信息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五、论述题(共1题,每题14分)
试述信息产业的地位
答案要点:
一.信息产业是现代社会的第四产业
(1)简单介绍产业的划分
(2)信息产业与其他服务产业的区别
首先,劳动工具不同。其次,劳动形式不同。再次,劳动对象不同。第四,劳动产品形态不同。最后,劳动产品的效用不同。
(3)信息产业独立成为第四产业的意义
a.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信息产业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
b.有利于树立完整的产业结构系统观念。
c.有利于促进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
二.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信息产业具有主导产业的特征和作用:
(1)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其它产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2)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其它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后向推动作用.
(3)信息产业对国民收入的贡献较大.
三.信息产业是信息业的关键部门
(1)信息产业是信息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息产业可以增强信息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