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首页 学习指南 师资队伍 网上课堂 学习资源 教学录像 学科研究 测试训练 学习论坛
 
 

欢迎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信息经济学网络课程!

 
 
当前栏目:学科研究>本科生论文>
 

论信息能力的构成及其提高途径

程 妮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430079)

〔摘 要〕文章阐述了信息能力的结构和构成要素, 并针对其构成要素对培养和提高信息能力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能力; 构成要素; 培养; 提高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0821 (2002) 09 - 0093 - 02

人们对“信息”一词并不陌生, 但信息能力是什么呢? 信息能力并不单纯指信息的获取、处理能力, 而是有更广泛的涵义。信息能力是指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涉及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完善信息等一系列的能力。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的信息能力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我们可以看到, 只有信息能力强的国家, 才能富强昌盛; 只有信息能力强的民族, 才能兴旺发达,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只有信息能力强的社会, 才能不断进步; 只有信息能力强的行业, 才能稳固发展、推陈出新, 呈现繁荣之势; 只有信息能力强的年龄层的人, 才显得充满朝气和活力.

既然信息能力如此重要, 那么, 信息能力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有哪些构成要素呢? 它涉及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1 事业心、责任心, 即品性

如果人没有事业心或责任心, 就不会为了把事业搞好、把事情做好而积极地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 不会利用信息去解决问题、进行创新, 这根本就谈不上信息能力。反之, 一个有事业心、责任心的人, 为了干好工作、不断进步, 就会勇于面对问题和困难, 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关信息, 并将其经过处理后, 有选择、有技巧地运用起来, 为了保持其优势, 他会不断积累知识和信息, 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进行创新活动, 充分运用信息能力并使之提高。这时候, 再谈信息能力才是有意义的。

2 大脑的思辨能力, 即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判断等能够较全面地抓住信息的能力

  主要包括观察能力、辨证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目光敏锐、观察细致, 不但能够注意到细节, 而且能注意整体形势, 看问题既细致又全面; 不但能够看到表层问题, 而且能够究其根本性问题, 由表及里, 把问题、形势看得通通透透。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找出矛盾关键所在。对于信息的出现, 有一种敏锐的感觉,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时机, 预测其带来的结果和影响, 判断其真伪、价值如何, 并立即作出反应: 是吸收、运用, 还是舍弃; 若要想吸收、运用信息, 又要思考对信息如何处理等问题。

3 信息获取、处理的工具

最初, 人们是通过感官来获取信息, 如看到、听到、闻到、通过身体接触到事物而从中获取信息。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 出现了人的感官的延伸物, 如计算机、传输工具、处理工具、存贮工具等繁多的工具和手段。现在, 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工具和方法获取、处理信息。而信息获取工具、处理工具是否完善, 以及人们对这些工具的运用能力等, 都会直接影响信息质量及效用。

4 信息的种类和内容

这就涉及到信息是否齐全, 其范围是否宽广, 内容是否深刻, 基本要点、核心内容是否已经包含在内, 内容是否突出、全面。而信息的种类和内容、质量, 又与获取、

处理信息的能力、手段有关。如果信息获取手段先进、处理能力强, 那么信息的种类就会多、内容广泛全面、信息的失真、被歪曲的可能性变小。

5 信息环境的优化

信息环境涉及有关文化、制度、政策、心理意识等方面因素。文化,反映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风貌,对信息环境有直接影响。试想,在封建迷信的社会中人们会重视信息的处理和运用吗? 结果是否定的。而一些制度和政策对信息环境也有影响,它关系到是否鼓励信息的使用、是否能够指陈得失、能否使信息无有所隐等。不良的心理意识,例如闭塞、从众心理、贪图安逸、盲目忍耐等心理,严重地阻碍信息竞争, 不利于信息环境的发展。而积极向上、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等健康心理,则会促进信息竞争,有利于信息的流通和运用以及信息质量的提高。信息环境的优化对促进信息环境本身的发展、信息处理、决策等都很重要。

其实, 以上五方面因素共同构成信息能力, 而且他们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品行德性是信息能力的基石, 无德何以谈能力? 人毕竟是信息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控制者, 大脑思辨能力直接影响信息能力。信息的获取工具、信息的种类和内容都关系到信息活动的进行, 是信息能力的要素。而信息环境的优化是信息能力得以培养和发挥的外在环境和重要的构成要素。

既然我们已经明确了信息能力的构成要素, 那么该如何培养和提高信息能力呢? 我以为应从其构成要素入手:

5.1注重德育

这是首要条件。要注重人的“德”, 这里的“德”不仅仅指思想道德, 当然这是必需的, 但更重要的是职业道德、专业操守、集体荣誉感和爱国情操。人是构成社会的个体, 当然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约。但同时, 要有职业道德和专业操守, 知道该行业中的规矩和准则。信息工作往往是集体完成的, 要以集体利益为重, 不可贪图名利而置集体和国家利益于不顾。在信息交流频繁的今天, 在从事信息活动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祖国的荣辱, 分清什么是有利于国家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的, 什么是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和机密的。所以, 现今大力提倡德治、德育。

5.2 加强培养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进行技术培训、业务研究的同时, 注意培养大脑的思辨能力, 鼓励留意身边的事物、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 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形成犀利的分析视角, 凡事从实际出发, 经过仔细观察、调查研究后作出判断, 根据具体情况, 或从小处着手, 或从全局出发, 找到矛盾和症结, 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可以收集整理以往的相关事例, 一一分析研究, 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寻求针对不同情况的不同解决手段, 并非生硬的照搬照抄或是一味的模仿, 而是在学习中有创造, 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模式。其实, 一般来说, 没有平时的积累, 就没有创新。学习研究, 是一种重要的“积累”途径, 在培养创新精神、思辨能力时, 要重视学习, 积累经验和教训。

5.3 优化信息环境, 完善信息工具, 丰富信息种类和内容

  信息环境是信息活动的外部环境, 是信息能力成长的“土壤”, 所以优化信息环境尤为重要。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可以鼓励信息的生产、交流和使用, 鼓励信息竞争, 使人们解放思想, 有不断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公正、公平、公开的合作性竞争是信息活动的原始动力, 又是监督信息产品、信息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 人们在竞争中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有利于提高信息质量和信息能力, 同时又可以激励人们不断追求和探索。信息工具的质量、数量都会影响到信息的获取、处理、利用等的效率和成效。常言道: “公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信息工具要随着不断改善和提高, 同时信息技术也要不断地进步, 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 引进先进设备, 适时地进行技术改革、技术创新。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 结合不同层次、类型的网络信息资源, 不断开发新的信息资源, 整理琐碎的信息, 扩大信息种类, 丰富信息内容。这样才能使信息的生产、加工、使用满足不断提高的信息需求, 信息能力得以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 严怡民. 情报学概论(修订版) [M] .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4.

[2 ] 乌家培. 经济、信息、信息化[M] . 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6.

[3 ] 王万宗等. 信息管理概论[M] . 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96.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Guixuewe@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