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妮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430079)
〔摘 要〕 文章分别阐述了自然信息交换和社会信息交流, 并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自然信息交换; 社会信息交流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 0821 (2002) 08 - 0028 - 01
1自然信息交换
信息的交换存在于自然界中。自然信息是自然界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所发出的信息。而自然界主要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构成。研究自然信息的交换, 就不得不研究无机物、有机物的信息交换。
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实, 就算没有人的干预, 自然界的无机物也应存在信息交换。否则, 我们所在的星球又是如何从最初的无生命的状态发展到生命的产生的呢 所以, 无机物之间存在着信息交换。我不赞同“应答”的观点。我以为无机物间的信息交换可能是通过别的某种方式进行的, 至于其具体方式和过程, 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有机物之间存在着信息交换。低级阶段的有机物如植物在起自身生长、发展过程中, 会通过气味、撞击等进行信息交换。例如, 藤通过某种方式得到信息 在它的某一方位上有一棵树, 于是它会向那一方向生长, 并逐渐攀附于树干上, 而在树和藤的生长过程中, 两者会交换信息并相互影响 一方面, 藤在一定程度上, 制约树的生长; 另一方面, 藤仍要顺着树干生长。可见, 植物之间有着信息交换。
高级有机物如动物也存在信息交换, 这一般是通过气味、颜色、动作、声音来完成的, 其内容可表达出其安全感、好恶感以及生存的需要等。例如, 黄鼠狼在遇到危险时, 会放出臭气来麻醉敌人, 并乘机逃走。猴子通过留下气味来确定其“领地”, 其它的猴子闻到气味后会明白 这是别人的势力范围, 不可轻举妄动。在有“入侵者”时, 放哨的猴子会发出叫声来警告它, 同时提醒其他猴子注意 可能有危险。又如, 蜜蜂腹部的黄黑条纹非常醒目, 这就警告其他动物不要侵犯它, 否则“后果自负”。而且, 蜜蜂飞舞时的协作和形成的图案, 往往可告诉同伴 哪个方向有蜜可采, 距离是远还是近。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换, 形式多种多样, 所交换信息的内容也很丰富。
我们看到, 自然界中的无机物之间、有机物之间都有信息交换。那么, 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是否也存在信息交换呢 毫无疑问, 无机物和有机物间存在着信息交换。例如, 果树从土壤中吸取养分, 生长、开花、结果、落叶, 叶子落到地上, 逐渐腐烂成有机质, 又为土壤提供了肥料。在这一过程中, 一些元素及矿物质进行了转移和循环, 植物与土壤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信息交换, 正因为如此, 它们才能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试想, 如果自然界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没有信息交换, 而只是各自发展, 其结果必然是它们都不能发展至今, 可能早已因为某些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 而停止发展, 甚至已经消亡。
可见, 自然信息的交换是客观存在的, 而且对于其中各种各样的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发展、变化等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社会信息交流
自然界中离不开信息交换, 社会中信息的流通也必不可少。社会是被人类改造过的自然部分。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和认识的主体。社会信息的流通包括人与自然的信息流通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流通。
人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要对自然进行认识和改造工作。其间, 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人根据自然发出的信息, 制定相应的计划来生产、劳动等。而自然界的事物从人类的活动中获得信息, 作出相应的反应, 得出相应的结果。在信息交流中, 人类越来越了解自然, 而自然界根据人类活动的影响最终会进行反馈 对于人类合理的改造活动, 自然界的事物发展越来越好; 而对于不合理的改造活动, 大自然也会作出一定的改变, 但其最终还是会以一定的方式来“报复”人类的。例如, 人们保护森林资源, 保护环境时, 大自然会以其良好的环境资源来“报答”人们, 使人们生活环境质量提高, 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反之, 人们大肆污染环境, 滥砍乱伐, 最终会被诸多环境问题所困扰, 如令人头痛的厄尔尼诺现象等。
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 不是孤立存在的。人与人之间也要有信息交流。而这种信息交流可分为直接信息交流和间接信息交流。直接交流通过直接对话、通信、参观、会议、演讲、展览、现场会、交换成果、交换非正式文献和产品等进行。间接交流通过社会文献部门的服务和其它中介部门的专门工作来实现的。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图书馆、信息部门、科技市场、咨询机构等。信息通过书信、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等多种载体进行流通。而这种流通并非单纯地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 信息在流通中会增殖。在交流双方接受信息时, 其原有知识结构会具有不同于原来形态的新质。“两个人交换苹果后, 每人还是一个苹果; 两个人交换思想后, 每人就有两种思想”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人脑接收信息后, 会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然后融入原有的知识之中, 产生一些变化。人们在信息交流中, 共同进步, 共同发展。社会信息的交流使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密而协调, 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 从而共同进步。
3自然信息交换与社会信息交流
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事物, 而要用“联系”的哲学观点。同样, 对于自然信息交换与社会信息交流也是如此。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又是社会的主体。自然界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社会是人和自然发展的组织者。自然信息交换和社会信息交流是存在的, 并且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 是统一的。自然信息的交换为社会信息的交流奠定了基础。社会信息交流最初的形式简单, 近乎于模仿自然信息交换方式, 如采用声音、动作等。而社会信息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然信息交换的深化。社会信息交换的形式逐渐增多, 并根据自然界的信息交换形式进行了改进、拓展, 比自然信息交换更加有效、明确。两者相互影响、作用, 不可分割。
参考文献
[1 ] 刘磊等. 信息管理概论[M] . 南昌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
[2 ] 况能富. 文献信息学[J ] .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笔记) .
[3 ] 邹志仁. 情报学基础[M] .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