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首页 学习指南 师资队伍 网上课堂 学习资源 教学录像 学科研究 测试训练 学习论坛
 
 

欢迎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信息经济学网络课程!

 
 
当前栏目:学科研究>本科生论文>
 

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成本—效益构成与分析

杨 俊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武汉 430079)

摘 要: 信用问题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有效地开展信用管理、规避信用风险成为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从管理的角度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信用管理的成本和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信用管理; 电子商务; 成本; 效益

   网络经济是一种以交易双方彼此的信任来维系的经济关系,也可称为信用经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的主体,以其交易、管理成本低廉、信息交流方便、工作效率高等特点,迅速而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贸易理念,为网络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电子商务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在给交易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网络经济带来了严重的信用隐患。

1  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必要性

电子商务是一种基于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新型商业运行模式,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固有的特性决定了开展电子商务无法回避交易主体难辨别、资信难保证、欺诈行为难防范等风险,能否对网络环境下的信用风险进行有效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电子商务成功的关键。电子商务信用管理是一个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对获信人的信用数据进行特殊处理,以帮助授信人规避信用风险的过程。合理地开展信用管理能有效控制电子商务中的信用风险,提高网络经济的效率。但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开展电子商务信用管理是基于信用缺失破坏性大、兄弟企业信用管理利润率高等考虑,存在严重的跟风攀比心态,且多是为响应政府号召而作出投资决策,没有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具有一定的盲目性。笔者认为,企业开展信用管理也是一项投资,投资都具有一定的风险,企业开展信用管理同样需要经过投资分析,即成本效益预测分析。成功的成本效益预测分析能帮助决策者明确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目标和过程,有利于信用管理的顺利进行。

2  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成本分析

电子商务信用管理过程中,信用总是以信息的形式表现,为此我们可将信用管理过程分为信用信息的数据处理阶段和信用信息的价值实现阶段两个层次。前者主要是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对信用信息进行处理,是信用管理的初级阶段;后者则需将结构化的信用信息应用于管理,是信用管理的高级阶段。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按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实施过程将其成本分为信用信息性成本、信用技术性成本、信用组织性成本以及其他隐性成本。

   2.1  电子商务信用管理成本构成(见图1)

2.1.1  信用信息性成本。a. 信用信息的搜集、整理费用。征信是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第一步,即搜集信用信息,对获信人资信状况系统调查的过程。信用管理所需的获信人信息主要包括:身份信息、社保信息、社会职业信息、社会信誉信息和经济状况信息等。搜集获信人的信用信息应分三步走:首先,在本部门内部的客户资信数据库中查看是否有获信人的历史信用数据,如果没有则将搜索范围扩大到相关部门的信用记录,如财务部门的财务报表、客户部的用户交易记录等。最后再求助于社会力量,如工商、税务等部门。随着信息搜索程度的加深,成本呈递增趋势。

尚处于研究阶段的标准化网上信用档案是网络服务提供商从第三方认证、业务伙伴的反馈和评价、网上活动的纪录等多方面、多角度,持续展现信用状况的权威纪录。利用标准化的网上信用档案,授信人省去了搜索查询获信人信用信息的活动开支,也就节约了成本。

b. 信用信息分类、评级费用。通过不同渠道搜集而来的信用信息,其内容的广泛程度,信用数据的分散程度、异构程度都存在差异,必须先经过内部化的过程才能加以应用,即需按照科学的信用分析模型对信用信息进行分析,运用合理的信用评分等级对获信人进行评价,以实现信用数据的量化。符合实际情况的信用标准,是信用部门处理信用问题的必备工具,授信人需利用它得出获信人的信用状况和风险评价。

c. 信用信息应用成本。信用信息的应用是信用管理部门及时将获信人的信用状况和风险评价反映到各兄弟部门,联合信息流、资金流、信用流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授信人内部高度的信息化不仅能为信用管理部门搜索、处理信用信息提供便利,同时还能有效地减少信用信息应用过程中的沟通成本。

2.1.2  信用技术性成本。a. 信用管理软件的开发、购置成本。网络环境下的信用管理,必须依赖于相应的软件才能实行。授信人获取信用管理软件可通过两种途径:一是购置比较成熟的信用管理软件,二是开发符合自身要求的信用管理软件。前者的优点在于软件较成熟,风险小,但成本较高,且不一定能完全满足需求;后者优点在于实用性强,成本较低,但开发过程麻烦,且需要冒一定的风险。两种方式各有所长,授信人需根据实际情况作出选择。

b. 网络接入成本、信息交流成本。电子商务信用管理所依附的网络除互联网外,还有与某些特殊机构连成的外部网以及本单位的内部网。网络的接入成本可表示为:网络接入成本= 设备费用+ 工人工资+ 特殊网络的使用权购买费用;信息交流成本根据不同的结算形式有不同的表示,若以时间来计算则可表示为:信息交流费用= 单位时间信息费用×使用时间;若按数据流的流量来算,则可表示为:信用交流费用= 单位数据流使用费用×使用数据流数;若按年或按月包用计算,则信息交流成本即为包用的规定费用。

2.1.3  信用组织性成本。a. 信用管理经理及部门人员的配置成本。信用管理部门作为一个新兴的部门,作用在于加深授信主体和获信主体彼此之间的了解,以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信用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需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能不断同其他部门的员工进行沟通,随时掌握最新的信息,避免信息失真和滞后。信用管理经理必须具备良好的领导才能,能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能权限,处理好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关系,并具有长期的工作经验,掌握着科学的分析工具。授信人与信用管理经理的委托代理人关系是否达到了激励相容是信用管理部门能否为授信人带来最大化利润的关键。

b. 信用概念学习成本。信用管理部门是一个需要自我学习、自我监控、自我修正的组织,需要采用实验的方法不断对信用标准进行维护、修正、改进,不断修正授信主体的信用额度。要做到真正的信用管理,授信人内部全体人员对信用都必须有透彻的了解,特别要求领导层的高度重视。授信人的组织体系必须是自学习、自适应、自修正的,各部门特别是信用管理部门应不断地学习国外先进的信用管理经验和知识,引进国外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以提高信用管理的水平。

c. 部门协调成本。信用管理的顺利进行要求授信人具有与信用管理相配套的组织管理模式和部门职能设置。全程信用管理组织模式内的每一成员都应该对获信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并整合获信人的信用信息,最后形成综合的判断。授信人为开展信用管理所付出的组织管理体系改造成本及各部门的信用管理沟通成本都应归入部门协调成本之中。

2.1.4  其他隐性成本。a. 授信人将资金运用于信用管理也就意味着放弃对其它领域投资的机会收益。同理,授信人将人力物力投入信用管理,也必将放弃这些资源在其它领域可能产生的效益,即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b. 由信用管理所引起的交易决策时间延长、交易手续复杂化,在追求时间效率的电子商务环境下很有可能使获信人放弃与授信人的交易,由此所产生的客户流失风险也是一种机会成本。c. 信用部门制定的信用标准决定了授予获信人的信用额度,不合理的信用标准将导致授予获信人的信用额度偏大,由此产生的风险成本也应记入此项。

授信人可通过自设信用管理部门和实行外包信用管理业务两种方式实现内部的信用管理。但后者需要社会具有成熟的第三方信用管理专业机构,如资信评级机构、信用调查机构等。良好的第三方信用管理机构提供的信用调查报告、资信评级报告能缩短信用评价的时间,降低信用管理的成本,保障交易顺利进行。目前这样的机构仍属少数,大多数企业仍然采取的是自设信用管理部门的模式。可见,社会信用环境的好坏对电子商务信用管理成本也具有较大的影响。

2.2  电子商务信用管理成本的计算方法 

为方便后面分析,我们在此将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成本归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具有金额较大、短期难回本、波动小的特点,在此我们把信用技术性成本、织性成本归入固定成本范畴。可变成本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一般数量较固定成本少,且随信用信息的数量和作用方向而波动。我们把信用信息性成本及其他隐性成本归入可变成本范畴。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中的信息交流、员工工资等成本可根据其实际需求与现阶段相应的价格进行测算,但机会成本及数据库软件开发等成本则较难预测,需要利用一定的成本估算模型进行计算,目前较流行的成本估算模型有COCOMO 模型、FAT 模型等。

3  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效益分析

1972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K. J 阿罗指出:“大多数经济决策都是在具有相当的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做出的,不确定性具有经济成本,因而不确定性的减少就是一项收益!”信用管理正是通过消除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为电子商务带来收益的。

3.1  电子商务信用管理效益构成 授信人通过信用管理所得的效益可分为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益是指通过信用管理所得到的可以定量分析的货币价值,主要包括开展信用管理所直接挽回的经济损失、节约的资源耗费等。间接效益是指授信人在更广意义上的收益或减少的不利因素。开展电子商务信用管理所获得的间接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1 提高资源利用率。信用管理对授信人最大的贡献在于,它可以为授信人提供可靠的决策支持,帮助决策者明确生产、销售目标,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资金等内部资源,保证资源的充分利用,提高资源的回报率,实现资源的最大化价值。另外,实施信用管理能有效地减少授信人财务管理中的呆死账,提高其内部资金的周转率,这对把流动资金看成血液的企业来说无异于是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

3.1.2  拓展业务范围。据调查,目前大多数企业在交易中面临信用风险时都选择了放弃客户,这种过于谨慎的信用风险规避方式对于企业的发展很不利。电子商务信用管理运用科学的分析工具,联系实际对交易中的信用风险进行管理,提高了授信人的信用风险控制能力。有了这块法宝,授信人可适度地放松交易中的安全心理防线,自信地与取得了获信资格的客户进行交易,扩大业务范围。与此同时通过信用管理推进客户关系管理,授信人的业务量也将得到显著提高。

3.1.3  改善交易环境。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已不再是电子商务的主要瓶颈。电子商务之所以仍未得到普及,关键还是在于信用问题没解决。近年来,由信用缺失导致的电子商务交易失败案例层出不穷,致使大多数人对电子商务都保持了观望态度,这严重影响了由传统的交易模式向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模式自然过渡的进程,阻碍了网络经济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信用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风险,提高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交易成功率,改善电子商务市场的效率,这些都有利于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

3.1.4  提高核心竞争力。21 世纪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几乎达到了白热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挖掘、发展具有个性化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的企业们竞逐的焦点。信用管理部门掌握着企业客户的命脉,较其它部门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具有难以模仿的特色经验,是现代企业的新利润增长点,它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其它竞争力,其本身也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3.2  电子商务信用管理效益的影响因素 信用管理的灵魂是信用信息,信用管理效益的大小与信用标准的规范化联系密切,只有符合数量和质量标准的信用信息才能为授信人带来效益。其次,信用信息是否在授信人内部得到了充分利用,是否对其决策起到了恰当的作用对信用管理效益的大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其三,信用管理除了规避风险,还需对失信者进行严厉的惩罚,以保证信用管理的严肃性。完善的失信惩治机制应包括:严厉的法律制裁、经济制裁,失信事件记入责任人的信用档案,并予以曝光。失信惩治机制是信用管理的效益得以实现的保障。

3.3  电子商务信用管理效益的计算方法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管理主要是针对信用信息的,因此它的效益具有时间性与不确定性等特征,即信用管理的投入需要一段时间的等待才会显露出效益。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间接效益有很大一部分都难以量化,通常只能凭经验判断,这给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带来了困难。

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直接效益即规避信用风险所带来的收益,也就等同于信用风险的估计值。我们用σ= Σni = 1( xi - x) 2pi 来估算信用风险,其中σ2 表示风险的方差,xi 表示不守信用可能出现的各种结果,x 表示原期望获得的交易结果,Pi 表示与各种结果相联系的概率。

信用管理的间接效益可从组合评价法和信用管理贡献率两方面考虑,即综合德尔菲法、经济模型以及其它数学评价方法获得信用管理贡献率,再由下式计算可得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间接效益:间接效益= 直接效益×信用管理贡献率。

4  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是指对信用管理效益与信用管理成本之间关系的判断。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目的在于实现交易风险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对成本—效益进行分析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通过上面对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成本效益分别分析后,我们可利用下图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确定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盈亏平衡点,辅助授信人作出投资决策。

2  电子商务信用管理成本效益曲线

上图中,TR 表示总收益线,TC 为总成本线,FC 为固定成本线,Q 代表信用管理程度。DEC 为盈利区,E 点是信用管理的盈亏平衡点。在此点上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的成本与收益满足Σ = (C+ C)= Σ (B+ B) ,其中,C固为信用管理的固定成本,C变为信用管理的可变成本,B直为信用管理的直接效益,B间为信用管理的间接效益,Q 是个概念变量,其值的确定需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因素,运用恰当的数学模型作出判断。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电子商务信用管理程度的加深,其带来的效益也越大。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信用管理前途是光明的,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岳正华. 关于电子商务成本效益的理论分析1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2000 (12)

2  张喜征. 网络:信用管理的支点. 学术研究,2002 (10)

3  张佳林. 试论电子商务中的信用管理.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 (9)

4  王龙滨. 企业信用管理的组织模式. 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 (11)

5  郑隆英. 现代企业的信息经济性分析- 正在兴起的管理变革.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6  张李义,范如国. 电子商务的成本- 效益构成与分析.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 (4)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Guixuewe@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