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晗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武汉 430079)
摘要:经历了产权制度改革后迅速崛起的中国乡镇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其中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首要问题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本文通过对大悟县河口镇乡镇企业的调查,分析了乡镇企业目前的技术进步情况,认为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应该进行技术创新,并从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乡镇企业;不发达地区;技术创新
20世纪90年代,湖北省乡镇企业普遍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乡村集体所有制企业一部分转制为股份制企业,一部分转制为个体私营企业。进入新世纪,以个体私营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刘坚介绍,2002 年中国乡镇企业增加值占全国整个GDP的31.6%,占工业增加值的46.1 %。目前在乡镇企业就业的人数为1.3亿多人,占农村劳动力的26. 8 %。2002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乡镇企业的有850 元,占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 5 %。那么,在中国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的竞争能力有多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下,它们能否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
笔者就此问题对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河口镇10多家乡镇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处于新一轮发展中的乡镇企业,在新形势下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其中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首要问题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
一、样本企业的基本状况
河口镇位于“二线纵横、三县交界”处,与大悟县其他乡镇相比,拥有较明显的区位优势。该镇二、三产业比较发达,镇内拥有民营经济商户近1000 家,从业人员占全镇人口的18 %,这些商户2003 年上缴工商税收145万元,占全镇税收的65 %。自90年代以来,该镇一方面对原有集体制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转让、租赁等方式转制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和私营企业;另一方面,大力扶持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本次调查选取的14家乡镇企业中,有6 家是由原社队企业改革发展而来,5家是创办于90 年代以后的私营企业,另外3 家仍保持为集体所有制企业。
这14家企业代表了河口镇乡镇企业的较高水平,在经营范围上,涉及服装、饮料、农机、建筑、百货、化工6个行业。其中百货商场3 家,服装厂2 家,无一家涉及电子器械或生物制药等高科技领域。
除3 家集体所有制企业外,其他11 家企业通过产权改制后,在财产关系上与原村委会、镇政府划清了界限,实施自主经营,其生产、销售、员工招聘、资金分配均由企业自行负责。
二、样本企业的技术发展水平
这14家企业中,除一家服装厂销售额持续上涨外,普遍经营状况不佳。3 家集体制企业中有2家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仅剩的镇办砖厂由于经营者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发展眼光,仍沿袭传统的生产模式,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脆弱。其他私营企业技术创新力度比集体企业稍强,但综合竞争力仍然不强。
1企业规模偏小。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在调查的14家企业中,固定资产过100万元的仅胜人服饰一家,这家企业同时也是河口镇培植的最大最成功的民营企业,目前具备日生产量1000套服装的规模。企业资产达20万元的还有2家,其他企业资产均在20万元以下,少数集体企业甚至表现为负债。这样的企业规模与河口镇民营经济整体水平一致。从总体上来看,全镇民营经济内部结构不合理,近1000家商户中商贸型、传统型的就有600多家,占总数的60%,它们不仅经营规模过小,而且随意性的流动性很大,年前开张、年底关门的情况普遍。
2. 以传统行业和低档产品为主。从工业行业和产品构成看,河口镇企业表现为传统行业多、新兴行业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科技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少,加工企业多、高新技术企业少。被调查的14家企业,涉及服装、饮料、农机、建筑、百货、化工6个行业,无一家企业从事技术层次较高的产品生产。与工业行业结构的低层次相对应,企业生产的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作为该镇重点行业的纺织业,主要产品是棉纱、毛纱、各种服装、针织内衣等;轻工产品主要有塑料制品、胶木电器等;在百货商场里也仅经营一般商品。
3.企业陈旧落后,设备比重大。从企业设备的先进程度看,大多数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工艺简单。被调查企业中,只有1家企业的主要设备是最新购进的,有3家企业的设备达到国内90年代水平,仍有7家企业还在使用国内80年代生产的老设备。设备的陈旧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
4.企业员工素质较低。从被调查的企业看,经营者和企业员工的文化普遍较低。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仅占2.13%,初中以下学历员工占76.6%,技术人员仅占职工总数的7.07%。另外,职工流动性强,工龄不达一年的职工人数占职工总数的34.5%。技术创新主要依靠人,一方面要有勇于创新的前驱者,另一方面要有把创新成果转化为劳动产品的实践者。从被调查企业的员工素质看来,企业创新能力很弱。
三、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根据河口镇乡镇企业综合实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的实际情况,为提高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我们认为在当前河口镇整体经济水平不高的条件下,有必要建立以大学或科研机构为创新源,以中介机构为沟通环节,以政府为服务主体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
1.以大学或科研机构为创新源。河口镇地处武汉市周边辐射区之内,距武汉市市中心仅二百多公里。武汉地区拥有数十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这些都是河口镇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依托,更是其他乡镇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和条件。因此,充分发挥武汉市高校、科研院所密集的优势,实行企、校(院) 合作创新战略,创造乡镇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创新的机制与模式,是河口镇乡镇企业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实现“新型工业化”的最佳途径。
2.以中介机构为沟通环节。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咨询服务等中介机构,是沟通高校、科研部门与企业知识流动的纽带和桥梁。中介机构主要是民间机构,也有少量半官方机构。它的特点是掌握技术信息全面,能够迅速沟通乡镇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为乡镇企业迅速解决技术难题。从河口镇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镇内办起中介机构显得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因此河口镇企业应充分利用武汉、黄冈等发达地区的信息中介商,寻求信息服务。
3. 以政府为重要创新服务主体。国外和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表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应该由以政府为主的全社会予以弥补,而不能单纯依靠企业自身或者市场的力量。根据河口镇乡镇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该以河口镇政府为主导,尽快构建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服务网络和服务体系,以弥补目前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缺陷和不足。政府在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1)为乡镇企业的总体发展实行宏观调控和整体指导,并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舆论环境,鼓励创新。(2)造就一个最有利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解决技术创新的风险分担问题,为创新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形成有利于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和法律环境。(3)一些领域的技术创新具有非独占性特点,其公共产品性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必须由政府来解决。
四、相关对策建议
1.大力推进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创新企业家的激励机制。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是不发达地区市乡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低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虽然经过了产权改制,乡镇企业在体制上仍然难以摆脱传统的集体所有制思想,企业经营者受到的约束太多,缺乏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这样,企业内部将无法形成良好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投资机制。因此,建议在全镇范围内推进“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程”,通过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资产所有者代表进入企业,所有者从资产收益最大化和减少风险的角度,使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最终目标,从而为技术创新提供根本动力,确立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借鉴国内外产权制度改革的经验,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可以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出售、兼并甚至破产等,条件许可时要积极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外资企业的合作和合营。
2.构建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政策体系。贷款难是不发达地区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制约乡镇企业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金融部门向乡镇企业贷款,努力扩大担保资金来源,为众多乡镇企业获得贷款创造宽松环境。首先,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积极探索由政府资助,社会力量、农村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实行抵押制度、互助担保制度等。其次,建议设立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通过无偿拨款和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创新基金支持的项目要求在技术、工艺或产品性能上有较大的创新或实质性的改进,优先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对于技术更新周期短的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领域要给予倾斜。同时,一部分的创新基金要用来支持科技人员创业,尤其要支持在区县工业小区落户的科技人员创业。
3.在科研机构的带动下发展一批技术创新型企业。企业技术创新要从“被组织”转向“自组织”。企业只有自组织创新,即自主决策、自主投资、自主研发和自主实施,才能实现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的动态有机结合,才有可能持续创新。因此,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发展过程中,要通过科研机构的技术指导和帮助,带动一批经济基础较好、创新实力较强的乡镇企业实行自主创新,把持续发展作为主要的和长期的目标。对于目前自身实力薄弱、难以进行独立技术创新的企业,建议采取联合竞争战略,构建适合创新的金融和技术环境,在科研机构的带动下逐步推进技术创新,实施持续的和长期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①孔祥志. 北京市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北京社会科学,2004 (1) 1
②郭灿章. 乡镇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经济经纬,2003 (2) 1
③徐元明. 苏南农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 科技与经济,2003 (6) 1
④刘云、郭松明. 重新认识乡镇企业的地位、作用、发展趋势———农业部副部长刘坚访谈记实. 中国乡镇企业,2004 (1) 1
⑤陈子彤. 改制对中小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发展的理论分析和路径选择. 乡镇企业,2004 (3) 1
⑥徐长玉、刘颖. 乡镇企业的回顾与展望. 经济论坛,2004 (3) 1— 60 — 甘肃农业 2005 年第5 期(总第22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