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勇,符于江
(华中师范大学 信息管理系,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为促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已被许多企业提到了议程,但斯一些先行企业信息化建设得失败案例,使得企业家们不得不开始以一种审慎的态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企业信息化的成功实现要求改革者对企业内部环境与企业信息化建设道路有一个系统,科学,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
中国分类号:F063.5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信息化的涵义
企业信息化,使指企业在作业、管理、经营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选择先进适用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和软件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从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信息资源,逐步使吸纳企业运行的全面自动化,伴随现代化制度的形成,建成对市场反映的现代企业的过程。通俗的讲,企业信息化技术实现企业的资金流、物流、作业流、信息流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实现企业运行的自动化和企业制度的现代化。
企业的信息化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企业内部环境的信息化(Intranet)。通过信息基础建设,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数字化、信息化,使企业大垂直一体化管理向组织扁平化矩阵式管理转化。
第二层是企业外部资源的信息花(Extranet)。在此阶段实现企业间的供应链管理,密切与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购买商的联系,可以保证对市场变化信息的第一掌握,从而使惬意获得信息优势。
第三层是电子商务的实现(Internet)。电子商务是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化的最高阶段,它的建立需要前两个层次为基础,进而真正实现企业业务的网上运行,使企业的信息、决策、执行三者集成化。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
近年来,随着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的深入人心,许多企业计划或者正在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信息化投入也在大幅增加。国家队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政策上都进行了倾斜,我国企业信息化在信息化进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包钢集团、海尔集团、红塔集团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就已经通过信息花建设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但是,在整体上中国大型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是不容乐观的。据国家经贸委统计:只有9%的企业基本上实现了信息化管理;仅有4.70%的企业基本实现了信息共享;只有1%的企业基本实现了电子商务;18%的企业拥有自己的内部网;还有46%的企业正在通过相对落后道拨号方式接入互联网,我国企业信息化的落后还表现在行业和地区差距过大,石化、石油、外贸、航空和电子等产业,对于信息化的投入最多,而传统支柱产业的投入却很少。上海、北京和广东等地区的信息花投入远远多于其它地区。据有关专家估计,我国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相差一带(约10-20年)。其主要原因主要为: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中国企业累计在信息化上多投入只占总投入的0.20-0.30%,而发达国家大企业则达8%-9%,其差距之大显而易见;企业信息管理部规范,信息机构不健全;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高;企业缺乏综合型人才,缺乏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以及制成配套环境尚未形成。
三、急需建设信息化的企业
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不然趋势,由于自身的特点和问题,一些企业的信息化刻不容缓。
(一) 传统的生产型企业
国内的一些传统的生产型企业并未完全实现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普遍存在着产品与市场脱节、产品积压;产品缺乏创新能力的情况,产品和市场信息点匮乏使企业如同“信息孤岛”,通过现代信息系统带来的信息和管理高效,将企业获得的知识流、信息流最大化,使企业可以在较低的成本的情况下获得更具专业性和广泛性的相关产品信息,进而改善企业的市场运营状况。
(二) 集团化企业
集团化在形成、壮大的同时,其管理层和机构也在逐步膨胀,其结果是组织结构越加臃肿,管理流程越加复杂,下数字公司地域上及行业上的分散,易导致企业上通下达不通畅,部门之间信息相对闭塞,难以协调的乡贤。这种企业运营管理的效率低下的状况将直接威胁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由垂直一体化管理向扁平矩阵式管理转化,实现企业信息的共享与相对集中,提高企业管理平台的效率。
(三)服务性行业
服务行业的服务对象是直接面向消费者,因此消费者对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对象是的满意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完成,客户信息反馈渠道的建立,将帮助企业相关决策人员迅速了解市场当前的需求状况和客户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服务策略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实用为主
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贪大求全,盲目追求一步到位,希望一劳永逸的一次性建设起涵盖一切经营活动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巨额投资的同时却忽略了企业的实际需求,结果导致一些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因基础条件地起步阶段应急企业之所急以关键的业务环节为突破口,以取得实效,形成示范效应为原则赢得企业各层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的重视与支持。
(二) 软硬兼备
我国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软轻硬”的现象,导致一方面许多一流的硬件设备运行却是二三流的软件系统,不能充分发挥硬件设备的作用,造成设备功能的现值和浪费;另一方面忽视了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利用,而使系统称为了没有信息运行的“裸网”。
(三) 选择购买软件
企业应用软件一方面来源于自己开发,一方面来源于软件的购买。相比之下,自主开发的软件虽然可以百分之百的满足企业要求,但成本昂贵,刊发过程复杂,而且技术更新非常困难,而依据先进的,虽然不一定与每个企业的运行状况完全吻合,但它至少代表一种成功的企业运行模式,反而可以用来检验企业的业务流程是否合理,而且套装化,一体化的商业软件包更具有吸引力。
(四) 领导高层的重视
企业信息化,领导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部单纯是个技术问题,其中企业组织框架的重组,流程的在造,一位着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技术性非技术性的困难都将不可避免的出现,虽然不可能事事时时都有一把手亲抓,但是一把手必须能在关键时刻把握总体,为企业信息化扫清障碍。
(五) 统一规划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逐步实现的过程,决策者必须站在企业的高度,打破机构部门的局限以一种全局的观点,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坚持“从上而下,由内及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工作原则,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将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做好。
(六) 重视人才作用
企业信息系统的建立,运行和维护都离不开人的重要作用,企业信息化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人和其素质。因此,建立晚上的员工信息化培训体系,在企业内部形成信息化学习氛围,吸收、利用熟悉本企业业务和具有较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软件开发能力的人员将使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刘景江.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与改革措施.[J] .经济问题,2001,(2)
[2] 梁嘉骅,范建平,葛振忠.企业Agent管理信息系统[J].决策借鉴,2002,(2)
[3] 制约生产发展 中国企业信息化现状不容乐观[EB/OL].计算机世界网.
[4]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5] 王学东.企业电子商务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 毛冰冰.什么样的企业需要信息化[EB/OL].网上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