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云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 430079)
(摘 要)“信息综合症”是现代社会一种正在形成的病态现象,人类应分析它的危害和成因,并对它作适当处理,否则将引发人类社会一次空前的灾难。
(关键词)信息综合症; 涵义; 成因; 治疗; 建议
(中图分类号)G2501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1008-0821(2002)07-0018-02
1 信息综合症涵义辨析
据统计,到2000年12月,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319亿人,预计到2003年将达7174亿人(Global Internet statistics〈bylanguage〉,inhttp:∥www.gloreach.com/glob stat/index.php3)。互联网提供广阔丰富的信息搜索,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传统文献信息的发展,从而让人类可获取的信息量大大增加。而正由于互联网牵动的信息潮扑面而来,一些人对信息缺乏选择和承受能力,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的症状。一些企业则因自身人员信息能力的问题,未能对信息作适时适当利用,从而使国家或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这些人对大量信息的不适反应都被称为信息综合症。
“信息综合症”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新名词,在此之前曾经有许多对上述“信息综合症”某些症状的描述,如“网络成瘾症”、“硅谷症”(或“筑波病”)、“网络恐惧”等。然而,这些概念都有其片面性,不能像“信息综合症”深刻全面的表述其内涵。
据查,“网络成隐症”是指患者往往没有特定的理由, 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国际互联网上持续聊天, 以致损害生理和心理的身体健康。很明显,“网络成隐症”不仅限制了发病人群范围,也限制了症状的产生原因。因特网带给人类影响是深远的,网上聊天只是其中微乎其微的一部分,而且主要将因特网作为聊天场所和方式的人只是因特网用户的初级阶层。因而实质上,“网络成瘾症”的患者正是无法正确处理身边巨大的信息量,尤其是新的网络信息,而将精力投入到虚拟的网络生活,以为这便是适应了信息时代,从而沉迷其中至病态而无法自拔。
“网络成瘾症”将“信息综合症”片面的定位,“高科技病”(或“硅谷病”或“筑波病”),则一定程度克服了“网络成瘾症”概念的一些缺陷,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高科技病”是指在国家或企业高科技部门工作的科技人员, 由于科技信息量大,一些人对超负荷的信息缺乏适应和承受能力而“消化不良”,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症状。这种涵义突破了单纯的将不良症状发生原因局限于网络本身,它认识到这些症状产生是因为因特网发展也推动了文献信息发展,使文献信息量巨增,并与大量网络信息汇合而产生更庞大的信息量才是致病的客观根源。然而,“高科技病”对于发病人群定位过高,忽略了“网络成瘾症”所涵概的初级人群以及对信息利用十分广泛的企业职工,而且它也未能将一种对庞大信息量采取逃避和抵抗的态度的症状(即其后将涉及的“信息恐惧”) 考虑进去。
“信息恐惧”是指患者面对色彩斑澜的网络世界,一些因种类繁多的书籍和软件使他们眼花潦乱,不知道学什么;一些人则害怕跟不上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而被社会新技术淘汰,最终两类人群都对信息,尤其是网络产生恐惧。从目前对“信息恐惧”涵义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信息恐惧”只是面对大量信息产生的一种逃避或抵抗情绪,它与“网络成瘾症”和“高科技病”所阐明的沉迷不同,他们是几乎连进入信息海洋的勇气都没有。这种症状在目前或许不会产生过于严重的后果,但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全球化是不逆转的时代潮流。如果有人脱离了信息,他将真正地被社会抛弃,陷入可怕的境地。因此,从长远看来“信息恐惧”较前两种更为严重,我们更需要注重。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症”、“高科技病”(或“硅谷病”或“筑波病”)、“信息恐惧”三者都有其局限性,不能完善地概括表达所有症状及其主要成因,而“信息综合症”首先“信息”二字就表达了症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庞大的信息量,“综合”二字全面的表述了包括了沉迷、恐惧、心理障碍等各种症状及其影响的有机作用体系。因此,“信息综合症”实质上是在“网络成瘾症”等几种提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与发展而得出的比较科学和完善的概念。
2 “信息综合症”成因分析
在信息全球化的新时代,人类对信息的处理是人类一切组织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前提。罗马俱乐部的研究报告中说:“人类社会正在进入做出最终抉择的时期———人类既有可能取得空前的成就,也有可能陷入最终的灾难。然而,将要发生的究竟是哪一种情况,却有赖于另外一种主要的和决定性的因素:人的理解力和行动。”人类对庞大信息的反应将与人类未来息息相关,而当前许多人陷入了时代的困惑中,“信息综合症”已成为那种“可能的最终灾难”的前奏。最近,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全球每一亿网民中就有至少57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网络综合症”(即“信息综合症”中一种主要因网络而产生的一种人的生理或心理的不良反应)。另外,不久前,对日本筑波科学城1000名科技人员的综合调查显示,有47.12%的人处于心神不宁,精神紧张的状态中,甚至有不少人感到异常的压抑和绝望,随时都会产生悲观厌世的自杀念头,即患有“信息综合症”。而同期的统计证明, 1970年在美国《幸福》杂志上排名为“500家最大企业” 的公司,到80年代,由于信息时代的逐步迈进,其中的1/3已经销声匿迹。如此种种现象的数据都告诉人们,“信息综合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病态,若不及时作适当处理,将引发人类社会一次空前的灾难。
透过“信息综合症”的种种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信息综合症”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以下两个方面:
2.1人们对信息的管理与信息“爆炸”没有同步发展,大量信息处于杂乱无章的无政府状态,形成巨大的信息污染, 从而成为时代危机的根源。自从90年代初美国首次提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以来,与信息相关的各个行业便迅猛发展,作为“信息高速公路”代表的因特网现已拥有近4亿的用户了。而更有一项统计表明,如今,全世界每年出版新书60余万种,新增期刊近万种,发表科技文献500多万篇。同时,磁带、光盘、图片等其它各种类型信息也汹涌澎湃地发展起来。大量的信息不断地冲击现代社会,而人类对这些信息没能作出足够的适当反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信息管理和法律体系的缺陷进行犯罪的案件令人惊心。例如最早的计算机病毒出现在80年代,目前全世界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已有4000多种,而到2000年左右相应的法律才起步。而知识产权、盗版、学术“模仿”等问题到现在人们仍因法律或管理的漏洞常常头痛不已。所以现在大量信息一方面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种种便捷,一方面也让人类在信息的海洋中无所适从,甚至于病态。
2.2 人对信息的接受、处理能力有限,一定时期内输入的信息量必然受到一定限制。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接受信息的能力虽然是异常惊人,在1/10秒的时间里,大脑可接受1000个信息单元,可如果这些信息不经大脑分析处理,而只是“填鸭式”的在脑内积累,时间一长,就必定影响正常思维,诱发“信息综合症”。国外专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一些愿意接受实验的人每天看到万张不同的照片,结果没过几天,这些受试者便患上了偏头痛。
而据统计,不少科技管理人员,每天至少要看4份报纸,翻阅上百页的科技文献和10余种各类文件,还要接触大量反馈信息。每日这样的信息输入量怎能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近期《健康报》对中国科学院系统职工死亡状态的调查结果就证明,在职科学家平均死亡年龄52.23岁。这个结果让中国人震惊并为英才们感到深切惋惜。然而, 在震惊之余,我们是不是也该省思一下如何面对“信息综合症”?
3“信息综合症”治疗方法建议
3.1 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体系,加强对各类信息,尤其是网络信息的管理。全球信息化是一个不可扭转的历史潮流, 人类必须面对庞大的信息量,唯有科学的管理才能让这些信息成为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而不成为人类文明的毁灭危机。如今净资产已达70多亿人民币的东方集团在1990年底其实还只拥有净资产2270万元。只是1991年, 东方集团总裁张宏伟洞悉了信息时代的特点,于是进行了彻底的股份改造,同时也彻底的改变了企业管理的方式,
3.2 建立完备的法制体系,制定详明的法律法规,约束、序化信息市场。勿庸置疑,任何一个市场都应该有相应的市场律法,让进入市场的人们有所适从。如果信息市场没有律法,人们将因失去赖以行事的规则而茫然不知所从,最终必然导致病态。这就如同在没有交通秩序的城市,汽车可以任行,车祸必然成灾一样。当前利用种种信息时代的智能手段传播有害数据、从事商业犯罪或非法活动、侵犯个人隐私等事件在全球造成的损失已达到15亿美元(“美国公司建立电脑犯罪对策实验室”,inhttp:∥www. gloreach.com/globstats/index.ph3),病态已然出现,若再不用法律加以惩制和约束,人类离灾难就不远了。
3.3 注重培养和提高全社会,包括个人、企业等各个层面人士的信息处理能力。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里,理智的现代人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科学的信息处理方法,有效的筛选、分析信息,提高自身抵制信息污染的能力;一方面要学会科学用脑,注意劳逸结合,并适当地进行“信息节食”;另外,也要加强体质锻炼、保持心理健康,提高自身免疫力,而最终使自己不仅成为信息的使用者,更是信息的建设者和真正的主人。
3.4 建立健全科学、和谐的信息使用环境和方式,提高信息使用者的信息承载和心理调节能力。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近年运用目标管理等科学的信息管理方法,极大地优化了信息使用条件,使得SCI、EI、ISTP等检索工具的利用逐年增加。学校科研也因此突飞猛进,仅博士生1999~2000年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数量就由1998~1999年人均的5.71篇上升到6.72篇。事实胜于雄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成功让一些想逃脱责任的单位和企业无言以对。同时,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良好的信息使用环境和方式对提高信息使用率,预防和治疗信息综合症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信息综合症是全人类都关注的大事件,若一个国家能很好的处理这个问题,那无疑是在信息时代首先领先了一步。中国如想在不久的未来有所突破,这个问题是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秦荣,樊来耀.加强评估,保证学位论文质量J].科技·人才·市场,2000,(1).
2]叶培大.条件具备 势在必行J].中国计算机用户, 1995,(1):4—5.
3]陈锐.新经济呼唤理性决策思维J].决策与信息, 2000,(7):10—11.
4]严久步.国外互联网管理的近期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2001,(3):70—75.
5]李元旭.企业家哲学理念与企业可持续发展J].管理现代化,2000,(3):30—32.
6]陈海青,肖红迅.智能犯罪:信息时代的一个沉重话题J].社会,2001,(3):43—45.
7]乐国林.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及对策J].社会, 2001,(6):16—18.
8]杨国华,蓝劲松.网恋之精神分析J].社会,2001, (4):14—16.
9]“别让信息侵蚀你的心理”系列N].武汉晚报, 2001-08-08.
10]刘建洲.迈向“网人共生”的理想社会J].社会, 2001,(4):4—6.
第7期《现代情报》(2002年7月)/18—19页
收稿日期:2002—03—08
作者简介:刘 云(1981—),女,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99级在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