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首页 学习指南 师资队伍 网上课堂 学习资源 教学录像 学科研究 测试训练 学习论坛
 
 

欢迎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信息经济学网络课程!

 
 
当前栏目:学科研究>教师论文>
 

信息技术对物流业发展作用探析

桂学文 沈慧敏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摘 要: 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广泛应用,可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但由于我国物流业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够,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本文指出了我国物流业在运用信息技术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   物流业

中图分类号:F224.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100200405-0018-03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technique’s function in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Gui Xue-wen   Shen Hui-m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CNU )

Abstract : Information technique is applied in logistics industry extensively, and Strengthen the enterprise’s competition ability. However logistics industry information technique isn’t applied enough in our country, which obstructed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This paper discuss the important of information technique to logistics industry, and point out the problem in applying information technique.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ique   logistics industry

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广泛应用,不仅能够提高了物流运作的效率和精确性,更为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企业管理革命和商业革命对物流产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可以使物流产业在观念、运行模式、组织形式、系统结构、竞争格局和管理手段等方面产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但是,在我国由于经济体制的束缚作用,使得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运用上存在滞后的现象,成为制约物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电子商务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就要求物流业能够有相应的发展,以便为电子商务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因此,在物流企业中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就显得更为迫切。

1   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几个发展阶段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广泛应用,直接推动了物流产业组织的发展和创新,并使物流产业组织呈现出资本和劳动密集度下降,信息密集度不断提升的特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导向的物流产业组织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以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一体化物流组织;二是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为基础专业化物流组织;三是以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一体化组织。

1.1  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的一体化物流组织

这种一体化物流组织主要形成和发展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是以工商企业物流管理功能集合为主要特征的物流组织。在这一阶段,企业内部的物流功能开始从分离走向集中,其首先是向企业的少数核心业务集中,如销售部门;而后逐步从核心业务部门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职能部门,将企业内部的物流活动和运作逐步统一到专业化的职能部门。

1.2 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为基础的专业化物流组织

在发达国家,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的专业化物流组织出现于80年代中期,进入90年代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趋于成熟稳定。专业化物流组织的出现是适应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物流效率、物流领域分工专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结果,而以EDI主体的一系列信息技术则是实现物流活动专业化的技术保障和基础。EDI强调计算机系统之间穿越组织界限的数据和信息的传递,这种电子方式的数据传送不仅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和精确性,而且排除了传递延误的可能,为相互联系的企业之间业务和功能相互衔接和协调提供了可能。在EDI技术的支持下,工商企业不仅能够与外部物流企业之间实现物流信息的快速传递,也能够实现对物流活动有效控制。在此基础上,工商企业将自身的物流功能分离出来,各种物流作业由运作效率更高的专业化物流企业承担。例如:上海联华超市集团公司作为国家科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商业EDI系统开发与示范的示范单位之一,从19983月开始,与北京商学院、杭州商学院、上海商业高新技术开发公司合作开发自己的EDI 应用系统,这个EDI应用系统包括配送中心和供货厂家之间、总部与配送中心之间、配送中心与门店之间的标准格式的信息传递,信息通过上海商业增值网EDI服务中心完成。采用EDI之后,配送中心直接根据各门店的销售情况和要货情况产生订货信息发送给供货厂家。供货厂家供货后,配送中心根据供货厂家的发货通知单直接去维护库存,向门店发布存货信息,这样做的结果,使得信息流在供应商、配送中心、门店之间流动,所有数据只有一个入口, 保证了数据传递的及时、准确,降低了订货成本和库存费用。

1.3 以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一体化组织

90年代以来网络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信息快速传递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创造了更为畅通的渠道。EDI技术只能为企业提供有限的、点对点式的信息的连接和传递,而且是在企业内部纵向传递汇总基础上才能实现组织之间的传递。因此,很难实现整个物流过程和系统的信息共享。而在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持下,各种信息能够到达企业管理和运营的每一个作业层次,并能够支持企业生产、营销、信息管理等活动与物流活动在空间上的分离。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从原材料供应到商品到达最终客户的全部物流过程就成为一个透明的“管道,,对这一过程的优化和功能集合就成为提高物流效率的必然选择,其结果是形成了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一体化的新型物流组织,也称为第四方物流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新型物流组织是建立在全面掌握物流信息,并在此为基础上向整个供应链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其运作的核心是物流信息和以此制定的全程物流解决方案。目前,在第四方物流企业中又出现了新的分工专业化趋势,即为供应链提供物流信息管理服务和全程物流解决方案的咨询服务正在独立成为专业化企业,有专家已将这种物流信息管理服务企业命名为第五方物流企业。

2   信息技术对物流业的重要作用

2.1 为物流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90年代,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规划管理的MRPⅡ思想逐步发展为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ERP管理思想。ERP(企业资源规划)强调供应链的管理,除了传统的MRPⅡ系统的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外,还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ERP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它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为企业提供多重解决方案, 它以客户为导向,将企业与市场连成一体,而ERP软件系统预先含有大量优秀的决策方案供选择,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更大的决策空间。

2.2 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

在物流企业的生产流程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容易地实现产品设计自动化、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生产设备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引入,能够减少物流生产部门的从业人员,大大降低物流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从全社会范围看,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通更为顺畅,这样,单个企业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也将相应随之畅通起来。因而,信息技术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物流企业的运营效率。

2.3 增强企业竞争优势

信息技术对企业产生作用的最基本而普遍的方式是,运用信息技术部分或全部地取代以人工方式进行的活动的业务职能, 促进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的自动化,用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如工资核算电脑化、会计电算化、报表生成自动化、商业和服务业结帐POS化等。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是企业新经济增长点的源泉。信息技术正在成为企业构筑新的竞争优势的有力武器。

3.我国物流业在运用信息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3.1信息技术运用不够,削弱了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竞争力

如前面所说的,信息技术在物流业的广泛运用可以提供物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我国,ERPSCMEDIVAN等信息技术在有些企业里得到了运用,并取得了好的成绩,如华联超市采用了SCM,每天蔬菜和鱼类分批上架,保证了产品的新鲜,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但仍然有很多企业还没有运用这些技术,这就使得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物流活动难以得到有效的协调,最后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上下游企业之间以供应链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优化和物流功能的整合无法开展二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中的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可靠性降低等问题无法解决,从而影响每一个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增加物流方面的资源占有和成本开支,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库存成本较高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三是上下游企业之间没有快速、及时和透明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其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就难以形成,不仅影响每个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而且直接影响到上下游企业乃至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3.2 服务手段单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增值服务发展缓慢

近年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但从这些企业经营、服务的内容来看,仍是传统的运输仓储型企业。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为工商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仍然是以运输和仓储为主,与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内容和手段相比较,我国物流企业不仅服务手段单一,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物流信息服务、订单管理、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已经供应链管理等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物流增值服务方面,我国物流企业还没有或根本没有能力全面展开。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还没有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企业。

4         解决的措施

4.1逐步建立企业的ERP系统

物流业的ERP(企业资源管理)是物流企业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最重要手段,目前国外的大型物流企业都建有企业ERP。我国的物流业因缺乏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物流结点之间的资源管理各成体系,没有统一的管理系统,也没有一家可以承担重任的物流企业信息管理软件。现在,国内的很多国际货代公司有志向综合物流发展,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在观念上是否对现代物流的信息管理有一个认识。国内的货运管理软件很多,但是能够对整个物流流程的信息利用国际互联网进行全程跟踪和管理,现在还没有一家。南京恒基科技有限公司的货运管理软件在中海国际货运公司应用,得到业界的一致好评,已经初具物流业综合管理软件的雏形。而上海大沓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陆运车辆监控中心技术,从另一个侧面为物流业的信息跟踪和反馈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物流业的信息综合管理,不是哪一个公司能够单独实现的,只有从整体物流架构着手,逐步渐进地进行,整合业内的软件、硬件商和电子商务平台服务商,才能真正开发出一套我国物流企业的ERP系统。

4.2 对企业信息化进行改造,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企业生存环境和信息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迫使企业从偏重内部信息的开发利用转向重视内外部信息的双重开发利用。与此同时,各种信息网络的建立,尤其是Internet的迅速普及,可使企业获取大量有用的外部信息。因此,企业信息化改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迅速建立网上交流和交易的手段。在网络时代,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发布、信息的传播等,大都是在网上进行。但网络不再仅仅是用来进行单纯的信息发布,而是用以帮助企业打破地理、时间的限制,实现在线交易。通过Internet进行商业交易已成为商务发展的方向,而且,企业的其他信息系统最终大多要与Internet相联。这些都要求企业必须上网,把充分利用各种信息网络尤其是利用Internet 列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桂学文. 电子商务物流[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宋华,胡左浩. 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3.王微. 信息技术应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7

4.何明珂. 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5.乔芳. 信息技术是物流企业发展的加速器[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7.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Guixuewe@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