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首页 学习指南 师资队伍 网上课堂 学习资源 教学录像 学科研究 测试训练 学习论坛
 
 

欢迎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信息经济学网络课程!

 
 
当前栏目:学科研究>教师论文>
 

政府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的互动影响

刘 刚, 娄策群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 因此, 对社会信息化和政府信息化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刻地分析对推动社会的进步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社会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 关系

中图分类号: G35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634(2005)03034203

The Affection between Society Information and Government Informationization

Liu Gang , Lou Cequn

(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Wuhan 430079 , China)

Abstract : Informatization is the devolepmental tendence of the current society , which has actively effection to social development by deeply analyz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m.

Key words: society informationization  government informationization relation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 人类社会逐渐从工业经济时代向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过渡,社会结构也逐渐向信息与知识为重心转移。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共同支撑现代社会发展的力量, 其中信息资源已成为现代社会最基础、最重要的战略资源[1 ] 。社会信息化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设施把作为社会的最基础资源——信息资源充分应用到社会各个领域, 使全社会过渡到信息化社会。社会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过程, 其发展的最高阶段就是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全面信息化。此阶段将把包括经济、科技、军事、教育、政府、社区等构成社会的各个系统通过信息网络有机的联系起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发达国家纷纷开始实施关系国家未来发展战略的全局性信息计划。我国的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中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中,也明确的指出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目标[2 ] 。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 政府信息化的地位日益突出。政府信息化, 是指为完成政府机构职责而进行的信息资源管理过程, 目的是通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绩效, 进而建立虚拟的电子化政府。政府信息化的内容和实施手段都属于社会信息化的范畴, 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 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对国家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而政府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又紧密相关, 因此本文将对政府信息化与社会信息化的互动进行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1  社会信息化对政府信息化的影响

1.1  社会信息化使信息化的思想理念深入政府管理层

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发达国家, 政府信息化相对是一个自然的发展历程, 而发展中国家现有的生产力结构并未给信息化铺平道路, 信息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个人的推动, 因此信息化的思想理念深入政府管理决策层对政府信息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而政府管理层思想观念的转变主要得益于社会信息化在发展过程中使信息产业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信息对生产力的影响也日益扩大, 特别是以开放、共享、交互为特点的互联网的发展, 使信息化已全面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并使信息化思想深入人心。政府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认识到只有加强利用信息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才能更科学、更高效地为全社会服务。目前,传统的工业社会已开始向信息社会过渡, 政府作为社会最大的管理者和协调者, 以政府信息化为核心和契机全方位推动信息化的发展已是一个国家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然而政府信息化已不再是停留在信息技术在政府部门的简单应用(70年代兴起的办公自动化), 目前更深层次的信息化发展是要与行政组织的变革相呼应,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全球性的生存环境, 因此政府管理决策层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政府信息化能够有效实施的前提保证。

1.2  社会信息化使政府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西蒙曾指出: 决策贯穿着管理的全过程, 管理就是决策, 而一切决策的基础是信息。然而人类在处理大多数事情的时候, 并不能掌握作出决策所需要的全部必要信息, 因此社会是在不断犯错、修正错误的“试错”过程中逐渐发展的。同时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信息已成为个人、组织, 乃至一个国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3 ] 。政府作为社会的最大管理者和信息的最大拥有者, 通过政府信息化加快信息的共享和流通, 无疑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决策, 是降低社会发展成本的有效途径。其次, 社会信息化使企业商务、教育、个人生活等社会活动都在通过网络实现。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已不能有效地实现其管理功能, 因此政府信息化已是势在必行。最后, 社会信息化促进了人类文明的提高、信息的开放和透明度, 使公民增强了对政治和公共行政的了解, 为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行政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机遇。以公民为中心, 顾客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政府信息化正是实施民主行政和进行政府再造的有效途径。综上所述, 社会信息化使政府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1.3  社会信息化为政府信息化奠定了经济基础

纵观全球范围内在政府信息化处于领先地位的, 无不是最先进入信息社会的经济发展国家, 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政府信息化的外在特征表现就是大量的硬件投入、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配套软件的研发, 因此, 政府信息化的具体实施除了政府主观意愿之外还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作为前提条件。社会信息化是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以及经济、科技的进步为前提的, 然而社会信息化又必然极大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社会信息化使信息通过物质和能源发挥愈来愈关键的作用, 如增加产品的信息附加值, 提高劳动生产率, 加快商品和资金的流通速度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等, 都从根本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为政府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1.4  社会信息化为政府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网络环境

社会信息化的特征之一就是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生产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 其中信息技术已成为核心技术。目前政府信息化的内涵不再是上世纪70 年代开始的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的数字化, 而是要建立高效、民主、虚拟的电子政府。它包括一站式电子政务、网上工商、网上税务、网上财政财务结算、网上金融服务等应用, 这一切都离不开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日益完善的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另外, 政府信息化要达到其预期的成效, 离不开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 国家不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包括电信基础设施, 国家的一些主干网以及互联网应用所必须的设施等都得以完成, 为政府信息化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在美国, 联邦政府信息网络基本上是在传统公共电信网络上建立的, 政府信息化直接利用了社会信息化的成果, 节省了大量开支。再如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使个人、组织能够方便的上网, 无疑为政府信息化正常运转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外部环境。

2  政府信息化对社会信息化的影响

2.1  政府信息化弥补了社会信息化发展中的不足

通常社会资源的配置通过两个机制来实现: 一是市场机制, 二是政府机制。市场能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 就交给市场, 否则就交给政府。信息化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首先是企业的信息化, 然后再逐步推广到全社会。然而企业实施信息化的难度、成本、风险都很大, 政府信息化较企业信息化更易于推进。作为社会公共管理与服务机构的各级政府, 掌握着巨量的社会信息资源, 承担着各种政策、法规、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居于国家经济和社会运转的中枢, 是利用政府信息资源搭建的跨地区、跨行业的公共信息平台。如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的建立为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构筑了平台, 为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信息资源的配置明显是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 政府信息化正好可以弥补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这一缺陷。

2.2  政府信息化有助于缩小社会信息化过程中出现的信息鸿沟

社会信息化不断发展使信息化已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世界各国在加强信息领域合作的同时也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美、英、法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目前都制定了国家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确定了国家信息产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在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国家内部之间出现的信息鸿沟都会使处于信息弱势的国家和地区无法在信息化浪潮中获得发展经济的机会, 反而进一步拉大差距[4 ] 。政府作为社会的最大管理者和协调者在缩小信息鸿沟这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政府信息化既可以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运行模式的转变,营造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也可以充分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市场价值。西方的研究成果表明, 信息化是可以通过社会的努力而加快的。政府信息化一方面可以为社会信息化提供庞大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政策的倾斜和加大资金的投入缩小地域在信息化发展中的差别。因此政府信息化对于缩小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的信息鸿沟具有重大的作用。

2.3  政府信息化对社会信息化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多个方面的力量推动, 政府作为社会结构中的枢纽, 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起着许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信息政策的引导、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高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只有政府有能力来引导和调节全社会的资源以实现社会信息化的全面快速的发展。政府信息化对社会信息化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是因为政府在推动国家信息化中的主导地位和政府管理对信息广泛依赖所决定的。政府信息化建设采用的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模式本身就对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另外, 信息化所引起的信息安全问题, 不仅是困绕政府的难题, 同样也是制约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关于信息安全的立法一直都在随着信息化的进程在不断完善, 然而只有当政府积极参与到信息化的建设中, 信息的立法工作才能真正上一个新的台阶, 才能更好地对社会信息化起到规范的作用。例如今年3 24 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草案) , 电子签名的立法通过必将极大地推动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发展。

2.4  政府信息化是推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主动力

政府信息化处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中间阶段,同时也占据着核心地位, 政府信息化势将推动社会各个领域信息化的发展, 政府信息化的独特地位是无以取代的。企业的信息化带动不了家庭信息化、社区信息化, 而政府信息化就可以做到。因为各行各业和广大民众都要与政府进行交流, 例如民众可以不与企业打交道, 然而必然要与政府进行某种合作。电子政府使诸如纳税、办证、审批、信访、政策法规、公文查询以及电子民主等都要上网才可以完成。如政府采购, 它一直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商家必争之地。政府信息化实现了网上招标、网上采购, 因此相关企业必然要相应地进行信息化改造, 最终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最后, 政府信息化本身就是一项庞大的工程, 无疑会带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 再加上政府信息化将政府掌握的海量信息通过网络实现共享, 繁荣了整个信息市场。因此政府信息化是全面(推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主动力。

3  结 语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历程经过了信息技术的应用, 构建网络基础设施、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经济的推进阶段, 目前正在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拓展[5 ] 。各国目前都意识到信息化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信息化的成功经验, 结合自己国情,以政府信息化为核心,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行政业务流程的再造力度, 加快我国行政组织的转型, 使政府信息化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充当信息化的排头兵, 从而引导和促进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 实现我国社会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昌平. 信息管理科学导论[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谢俊贵. 我国社会信息化的涵义、作用及推进策略[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2 ,(4) :244 - 247.

[3]熊澄宇. 信息社会4.0[M] .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4]金太军等. 网络与政府管理[M] . 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5]潘文军. 论社会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的互动影响[J ] . 情报科学,2003 , (3) :333 - 336.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Guixuewe@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