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首页 学习指南 师资队伍 网上课堂 学习资源 教学录像 学科研究 测试训练 学习论坛
 
 

欢迎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信息经济学网络课程!

 
 
当前栏目:学科研究>教师论文>
 

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学东 周 涛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武汉430079)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我国技术市场发展的历程、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 技术市场;   技术中介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34 (2004) 03-0307-04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 measures of Chinas Technological Markets

Wang Xue-dong Zhou Tao

(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entral China Normal Uuniversity,

Wuhan   430079)

AbstractThe page analyses the developing cours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China’ technological markets, then giv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iming at solving these problems.

Key words Technological markets Technological intermediary

1 技术市场的概念

技术市场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技术市场概念, 是作为商品的技术成果进行交换的场所。广义的概念是技术成果的流通领域, 是技术成果交换关系的总和。技术市场包括技术市场主体、技术市场客体、技术市场中介、技术市场管理者等。技术市场主体是指具有交易技术权的法人, 法人可以是个人、社会组织、企业、科研机构等等。技术市场客体是指在技术市场中存在的可供选择的技术商品, 它们是组成技术市场的基础, 技术商品水平和组成决定了技术市场的水平, 也能反映经济发展的水平。技术市场中介是联系技术市场主体和客体的桥梁, 技术市场反映了市场经济的网络关系的本质,中介是建立联系的平台, 建立社会市场关系实现技术社会运行的社会通道, 能减少技术商品社会运行的社会成本。技术市场包括技术价格、市场信息、竞争、交易中介机构、仲裁机构、管理机构等等。技术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连接科技与经济的桥梁。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增强科技事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加快科技的社会传播与普及, 增强企业的活力, 促进科技人才的流动,发展商品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技术市场与一般的实物性商品市场不同, 有其特定的经营方式和经营范围。目前, 我国技术市场的经营方式和范围主要有

(1) 技术开发。它是由掌握技术的一方受另一方的委托, 就某种技术项目所进行的研究、设计、试制、应用推广等项活动的经营业务。

(2) 技术转让。技术市场上的技术转让, 是指技术成果由一方转让给另一方的经营方式。所转让的技术包括获得专利权的技术、商标, 以及非专利技术, 如专有技术、传统技艺生物品种、管理方法等。

(3) 技术承包。指一方根据另一方的要求, 通过合同的形式, 就某一工程技术项目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应用全面负责。在一般情况下, 术承包含有大量非技术性内容,如采购、运输、辅助劳力等。

(4) 技术咨询。是指掌握技术和知识的一方受另一方的委托, 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决策依据的一种智力服务形式。技术咨询的内容主要包括: 政策咨询、管理咨询、工程咨询等。

(5) 技术服务。指拥有技术的一方为另一方解决某一特定技术问题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进行非常规性的计算、设计、测量、分析、安装、调试, 以及提供技术信息、改进工艺流程、进行技术诊断等。

(6) 技术中介。是为技术商品的供需双方提供中间服务的经营方式。其主要内容是提供信息、组织洽谈, 或提供其它的辅助服务。

(7) 技术培训。是指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某种知识或技能培训的经营活动。职业上岗培训和继续工程教育等一般的成人教育, 不能纳入技术市场的经营范围。

(8) 技术入股。是一方以技术作为投资, 与另一方合作, 共同组成经济实体的技术交易形式。

2 技术市场发展的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技术市场是改革开放的产物, 它更在不断深化的改革开放中得到壮大。20 余年来,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且发展势头强劲。2001 年经认定登记的技术交易合同22.97万项, 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了782.75 亿元, 2000 年增长了20.28%。自1991 年以来, 10 年内增长了7.3 , 大大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GDP) 的增长速度, 对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促进作用。纵观我国技术市场的发展历程, 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978 年至1988 年为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完成了技术市场的准备工作, 完成了观念转变、规范尝试、法律制定、管理机制的转变、服务体系的建立、制度的构建等方面基础性工作。1978 开始计划经济的范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认识到了科学技术的经济和社会的巨大价值; 技术出现了有偿转让。此时的技术的交易处于自发状态, 技术的运行依赖于社会关系而非制度。1985 1 10 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技术转让的暂行规定》, 提出了技术是一种商品, 明确了技术商品的产权、技术价格、技术转让合同、利益分配等, 4 月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专利法, 5 24 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1987 6 23 , 人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而后国家科委颁布了《技术合同法实施条例》、《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技术合同认定规则》、《技术合同仲裁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技术交易会管理办法》等。这些规范、法律和管理办法是针对我国非正规技术市场发展采取的措施。此时, 中国的技术市场是一种非正规市场, 其中市场经济还没有发育完全、科学技术体制还没有转型、技术市场的主体没有形成。

1988 年至今为第二阶段。1988 年我国领导层次认识到科学技术的经济、社会价值, 并提出了“第一生产力”理论。思想观念发生了彻底地改变, 是社会和文化意义上的改变。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科学技术大的战略, 例如863 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 缩短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差距。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 逐步实行了市场经济, 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模式。经济的市场运行机制逐步形成, 出现了经济的市场主体。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使我国彻底改变了计划经济思路, 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进行了改革, 中国开始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技术商品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稀缺而贵重的资源, 经济增长也开始以技术进步为内在要素, 技术成为市场的急需商品。

我国技术市场虽已初具规模, 但从它的历史使命, 即促使经济与科技相结合,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并与时俱进, 成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经济的历史任务来看, 我国技术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已普及了技术可以买卖的观念和开创了各种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途径, 但是“买技术难, 卖技术难”的问题仍然存在; 科技成果转化率还相对较低,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还不够大。根据科技部发展计划司统计2001 年全国登记的科技成果共28448 , 其中国务院部门登记的有7911 (27.81% ) , 地方登记的20537 (72.19% )。在28448 项成果中, 应用技术成果25119项。在25119 项应用成果中, 处于大规模、大范围应用阶段的只有11968 , 只占应用技术成果的47.65%。可见我国还有大量的成果亟待转化, 要求我们提高技术市场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从社会上看, 现在科技成果信息满天飞, 技术成果与项目信息发布会、洽谈会、招商会接连不断,与此同时, 许多企业与个人有资金, 想投资好项目,却迟迟找不到。许多地方的信息发布会、招商会成效甚微, 与成交量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究其原因, 可能很多。

从技术角度来看, 诸如有的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 只是实验室的成果, 没有做过中试或工业生产规模的实验, 还不能直接用于生产; 技术成果的非直观性, 简单的文字说明, 不足以引起投资者的兴趣, 更难以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 更有甚者, 技术市场也出现了假冒伪劣现象, 数量不大, 但影响极坏, 使投资者始终存在怕受骗上当的疑虑, 延缓了技术交易的进程。

从管理层面上看, 人们的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改革, 管理与监督不到位等等。最主要的我认为是我国技术市场的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的功能与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不高, 服务产品的品种、质量和尝试不适应社会需要, 技术市场信息网络分割、信息流通不畅等等。

分析我国技术市场现状, 其存在主要问题是

(1) 技术市场的技术服务有待进一步发展。我国技术市场发展到今天, 很多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还停留在“婚姻介绍所”的简单牵线搭桥水平, 或只能搞一些粗浅的信息传递, 组织一些信息发布会、一般技术交易会, 满足不了企业或投资者的需要。没有自己的服务特色, 不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因而不受企业欢迎, 也就没有了生命力, 如果没有政府经费支持, 连生存都难以为继。80 年代中期兴起的作为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的科技开发中心, 就是很好的教训, 现在一些类似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如不吸取这些经验教训, 也难免重蹈覆辙。

(2) 技术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够改善。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建立以后, 推动了技术创新, 但对侵权行为追究的社会成本太高, 惩处侵权的收益是外部性的, 惩罚力度小, 形成了知识产权社会失灵局面。还有市场竞争行为不规范, 技术的使用得不到保护, 影响了科学技术研究的市场动力。我国技术市场的制度没有建设起来, 应建立技术市场的合约制度, 加强技术商品交易的信用制度, 规范技术商品交易行为。由于技术市场因素太多, 要加强宏观调控, 加强法制、规范、体制、制度、管理建设。

(3) 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的资金短缺。大多科学技术研究人员有很好的技术知识和信息资源, 但缺乏研究和开发的资金, 研究开发的风险也大, 造成了研发的短期行为, 影响了技术研究的水平和动力。

(4) 没有建立好技术市场的价格机制。价格是技术商品交易的核心, 技术商品价格决定技术商品的供求关系, 应成立技术商品价格评价体系, 建立技术商品管理规范。目前技术市场中普遍存在技术商品交易的信息不对称、不确定因素太多, 影响了技术的发展。

(5) 缺乏技术交易平台。技术中介机构是引导企业独立研究开发技术和引进技术的指导性单位,能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战略咨询。中国技术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的市场, 市场机制还没有建立, 技术商品的交易规范规则还没有健全, 技术商品的交易运行机制不完善。技术市场的运行成本与收益不能维持技术市场的正常运行, 要改变技术的公共性, 建立技术市场机制。

3 技术市场发展的对策

(1) 要加大技术转移中介服务的深度, 使技术中介服务更为专业化, 并具有自身的特色。当技术市场已经普遍建立起来, 依靠技术发展经济和技术有偿转让的观念已被社会接受之后, 技术转移中介服务应该针对企业(包括投资者) 的需要, 开展深层次的中介与咨询, 要能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要把技术转移中介服务做专、做精、做出特色, 再不能停留在一般性的牵线搭桥水平了。具体的做法可以多种多样。比如有些地区开创了做深度技术转移的新路子, 给科技成果和招商项目制定“商务策划书”, 在“商务策划书”中对一个可转让的科技成果或一个科技招商项目做出技术可行性、市场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分析, 并且给出该技术成果或项目的实际可操作性的实施计划和所需团队的组成及培训方案。人们看了, 一目了然。便于卖方取舍。

(2) 建立市场化的技术中介机构。技术中介可以了解技术交易双方需求, 了解客户目前市场所需的技术, 探询从何可以获得这种技术; 加速技术商品的流动, 为技术市场提供获取技术的社会通道; 加速技术的消化和吸收。目前我国的技术中介水平较低, 一般只是起到信息传递的功能, 不具备专业知识, 难以促进技术交易的完成。

今后我国技术中介应朝着“机构专业化、组织网络化、市场国际化”方向发展。

机构专业化, 就是要成为该科技领域的行家里手, 是所从事的中介服务领域中的专业人士, 能掌握本科技领域的最新技术信息和发展动向。对国内外这个专业领域的科技成果和项目及其产品的市场前景做出专业性的论证分析, 才有可能提供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提供技术服务, 包括咨询和评估服务。一句话, 才能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专业化是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的力量所在, 既是其主要服务对象—中小企业的迫切要求, 也是自身取得社会信誉, 获得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组织网络化。众所周知, 科技成果分散在各地,对科技成果或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有需求的企业更是分布于各地。为企业服务是技术转移中介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无论是专业性的或综合性的, 都不可能做到一家能满足百家的需要。这时, 大家联合起来, 互通有无, 协同作战就显得特别必要。遇到企业某个需求, 不怕你解决不了, 你可以通过网络把它介绍给能胜任该任务的中介服务机构。企业也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合适的中介机构, 再不用各自为战, 孤军奋战。特别是在许多中介服务机构向做专、做特、做优方向发展时, 打破地域界限, 按照专业分工, 将这些优秀机构组成网络, 分层次、分行业地通过网络有机地联合起来,实行集团服务, 尤为必要, 它定会使我国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大大加强和提高。

市场国际化。过去我们往往把工作注意力主要放在了国内的科技成果转化和开拓国内市场上了。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 不仅国际竞争已经来到了我们企业的家门口, 也为我们的技术和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打开了大门。我们必须尽快树立市场国际化的观念, 在考虑我们的技术转移中介工作时, 既要看到国内市场, 同时也应想到国际市场。

(3) 改变科学技术的资源分配, 加强企业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在西方国家70% 的科学技术经费在企业界, 大学和政府仅占30% , 企业是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力量, 有的企业甚至也进行基础科学研究。应用和开发型的研究机构要面向市场, 科学技术与经济结合会激活科学技术研究的活力, 使科学技术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4) 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强调技术立法, 加强技术交易的行为规范, 分散或减少技术风险。强调专利制度、商标、商业秘密的保护。逐步形成符合市场经济的信息交流的市场机制, 对违约的进行惩罚制度等。

(5) 建立技术市场的政府管理。建立宏观的激励体制、管理制度等, 国家在政策和环境方面加强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为技术市场的发展提供好的外部环境。政府通过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促进技术交易。政府建立科学技术奖励制度, 奖励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 齐涤生, 万君康, . 技术经纪与技术经纪人.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3

2 李承宏. 我国技术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h t tp//w ww. t t91. com

3 刘东升. 长风破浪总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当前我国技术市场中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h t tp//w ww. t t91.com

4 和金生. 我国技术中介服务体系研究. h t tp//w ww.t t91. com

5 谢思全, 张灿, 贺京同. 我国的技术市场及其发育进程.科研管理, 1998 (9)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Guixuewe@cc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