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首页 学习指南 师资队伍 网上课堂 学习资源 教学录像 学科研究 测试训练 学习论坛
 
 

欢迎进入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信息经济学网络课程!

 
 
当前栏目:学科研究>研究生论文>
 

知识生产力构成要素浅析

白杨

(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武汉430079)

    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转化为知识生产力,知识生产力的实质为一切社会生产活动都是以知识为基础,其构成要素主要是知识型劳动者、知识型劳动资料、知识型劳动对象、教育、管理和知识,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知识 生产力 知识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最根本的基础。当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时,生产力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种现代生产力即知识生产力逐步形成与发展。

1对知识生产力的三种不同理解

在众多有关知识经济的文献中都涉及到知识生产力这一概念。对知识生产力的理解大致有三种:

1.1认为知识生产力是生产力以知识为主,即知识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这种思想认为知识生产力主要指知识是生产力的一个要素,对提高生产力有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是指知识对生产力的提高功能。如知识可以改善和优化生产力的硬要素和其它软要素,可以减少或降低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可以优化生产力要累的配置,提高劳动效率。这种观点最终体现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笔者认为只把知识作为生产力的一个要素来认识知识生产力有很大的片面性,并没有对知识生产力的认识提高到一个较高的层次。

1.2认为知识生产力是生产知识的能力,即知识行业的生产能力

这种思想认为知识生产力即为大生产力,由教育力、思想力、文化力、科技力、信息力、知识力等构成。其中教育力是培育信息人才的能力;思想力是知识创新的综合能力;文化力是社会发展科技文化教育的综合能力;科技力是科技创造、发明的综合能力;信息力是信息产出与流通的综合能力;知识力是社会生产、流通知识的综合能力。由此可见,这种思想将知识行业内的生产能力认为是知识生产力,显然不能全面地概括知识生产力的内容,所以同样也有一定的片面性与局限性。

1.3认为知识生产力代表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可称为知识型生产力

这种思想认为知识生产力是一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表现形式。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与工业经济时代,当时是一种低水平的、结构简单的生产力状况。知识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革有许多的作用和影响,而且也引起了一场深远的生产力革命。知识经济不仅与现实生产力、转化过程的生产力相联系,而且与观念形态的生产力、潜在的生产力有联系。首先知识这一新的资源与原有的生产力构成要素相结合,使它们产生前所未有的功效,而且使原有的生产力柯成要素转化为知识型劳动者、知识型劳动资料与知识型劳动对象;其次,知识本身也作为生产力的一个构成要素发生作用,知识产业成为现代社会的支柱型产业,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整个生产发展水平;最后,知识经济还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影响着生产方式、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所以知识生产力实际上是指一个社会的发展都是建立在知识这一资源的基础上,知识生产力亦可称为知识型生产力。这种观点不仅包括了知识是生产力一个要素的观点,也包括了知识行业生产能力的观点。所以它比较全面正确地理解了知识生产力概念。

2知识生产力构成要素分析方法

我们都知道生产力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也相应发生了改变,所以我们分析知识生产力构成要素要采取正确的方法。

2.1要素分析要有整体的观念

在生产力不发达、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认识到生产力的三个要素有积极作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科技水平迅速提高,经济增长的因素日益复杂。如果再困守三要素的分析方法会使我们的认识陷入片面性,对生产力增长也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在知识生产力中,除了原有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还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教育、管理、知识。我们要对这些构成要累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识,分析它们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于经济增长将起到促进作用。

2.2要素分析要有发展的观念

生产力概念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其要素构成是经常变化的。其变化趋势是越来越多,构成越来越复杂,知识信息要素的作用越来越大。我们应根据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根据新技术革命发展的新情况,根据制约经济增长因素的新变化,研究生产力要素的新内容和生产力要素结构的新形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进行着,一次新技术革命可能会带来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所以我们对知识生产力只能以发展的观念进行分析研究,否则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3对知识生产力要素分析可未用网络分析的方法

事物总是由点构成面,再由面构成体,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也应从点到面,再到体。此规律对生产力构成要素的认识亦适用,而且对于现代生产力我们还要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其立体结构进行分析。在知识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中,知识、教育、管理、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产生作用,其关系是较复杂的,只有对之进行网络分析才能真正反映生产力概念的实质。

3知识生产力构成要素网络图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将知识生产力构成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教育、管理.知识之间的作用关系用一个网络图形来表示:

此图中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知识,它是基础层;第二层是教育和管理,它们是中介层;第三层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它们是作用层。第一层的知识对第二层与第三层的每个构成要素都发生作用,使它们区别于以前的教育、管理、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第二层的教育主要是对劳动者产生作用,使劳动者进行知识学习,转化为知识劳动者成为可能。管理对劳动者、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及教育部门都发生作用,使它们之间能够协调统一、高效率运作。在第三层中,劳动者通过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发生作用,最终实现其经济功能。

由此可见,知识生产力的诸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我们不能孤立地考察一个要素,而应该把它们放任一个整体中去考察。因为它们中间的任何一个要素,如果没有其它要素存在的话都只能是生产力的潜在要素。它们之间的作用关系也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知识生产力=[(劳动者*教育+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教育,管理)]*知识

4知识生产力构成要素的内容分析

4.1知识型劳动者

知识型劳动者不仅包括知识产品生产者,也包括物质产品生产者。它的特点是生产活动是以获取现代科技知识为基础,并利用各种知识进行生产。对物质产品生产者,它改变了以前单纯的体力劳动,而以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方式,运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以高效率生产高品质的物质产品;对于知识产品生产者,更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包括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在生产劳动中,以脑力劳动为主,并且要经过专门的培养和训练,使之有能力不断进行创新,生产出价值含量高的知识产品。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体,而且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在知识生产力诸要素中,劳动者起到协调者的作用.使整个生产力系统协调统一地运转。

4.2知识型劳动资料

劳动资料是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在知识经济中,知识型劳动资料也包括了很多新的内容。现代生产工具是知识型劳动资料的主要构成部分,它的使用使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且使人脑获得很大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是科技含量大、智能化与网络化程度高。对物质产品生产而言,一些智能化劳动工具和机械人可代替人的劳动,而且其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都是人工劳动所不能达到的;对于信息产品生产,知识型劳动资料更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知识型劳动者通过知识型劳动资料如计算机、通讯设备和无所不在的网络系统获取信息,并用它们改变知识、信息的处理、存储和传输方式,使信息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所以,既使知识劳动者的个人能力再高,如果离开这些知识型劳动资料,现代生产是无法进行的,而且生产系统越发展,就越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因此,知识型劳动资料的使用,可以几十倍、上百倍的提高社会生产力。

4.3知识型劳动对象

物质与能源是物质产品生产的基础条件,而且它们是劳动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新型的劳动对象—知识型劳动对象的产生与发展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对象不断丰富。首先原来没有被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物不断有新的发现和利用,成为新的劳动对象;其次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物质也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劳动对象的素质和功能越来越高,主要体现在新型材料的使用上,它们是通过现代生产技术与高科技知识人工台成的材料,具有功能强、质量高、用途广的特点,而且很大程度上节约了自然物质材料的使用。在知识产品生产中,劳动对象包括物质材料和知识信息材料两个部分,并以信息材料为主,而且这种知识信息材料具有非消耗性。在原有劳动对象基础上生产出了新的知识产品,但劳动对象并未消失,并可以在以后的生产中再次使用。在知识产品生产中,劳动对象的变化表现为知识和信息的重组,并产生新的知识和信息。

4.4教育

随着科技的发展,劳动者的劳动力不仅指体力,更重要的是指智力和创造力。智力和创造力不仅表现在科技专家直接在社会生产力系统中创造财富的劳动力上,而目表现在生产劳动者支付的劳动中脑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种脑力劳动的实现主要是依靠劳动者获取知识与技术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教育。所以教育也是知识生产力要素。教育的作用即在于将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因素传授给劳动者,从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整个生产力水平。另外教育部门本身也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经济部门,和其它的生产部门一样,教育业也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带动整个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

4.5管理

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系统的要素也在增加,生产力系统结构也更加复杂,如何更好地发挥生产力要素、生产力系统的作用,这便需要科学的管理。管理有时是现实生产力,有时是潜在生产力。在知识生产力系统中,管理作为生产力要素,使生产力构成要素在有机的结合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从而也使其自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如在西方经济学中,有的学者认为企业家才能是经济发展的资源之一,其创造的是利润,而这种企业家才能就是指管理才能。有时管理只能作为潜在的生产力,需要一个转化过程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如一些管理的原则和技能,只有渗透到生产力各要素中去,并使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6知识

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资源之一,在现代生产力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在物质产品生产中,知识是潜在的生产力,它作用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使它们转化为知识型劳动者、知识型劳动资料、知识型劳动对象;它作用于管理,使管理者能通过最先进的技术与管理技能发挥其作用,使管理升级为知识管理;在知识生产行业,知识本身就是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而教育业就属于知识产业。所以认为:知识实质上是知识生产力其它构成要素的激活因素,离开了知识,它们都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生产与发展。所以知识是知识生产力的基础性要素、决定性要素。

参考文献

1李庆安维复.科技生产力论.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8

2篓策群,桂学文.信息经济通论.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98

3何玉长.知识就是力量—走向前沿的知识经济学.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

4马费成.信息经济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

   
 
版权所有: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152号 邮政编码:430079
Email:Guixuewe@ccnu.edu.cn